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建设 > 正文

武汉绿色驿站征集受追捧 近千社区和学校报名参与建设

\

万松街机场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绿色驿站建设 通讯员刘爱 供图

你想出门就有公园放松身心吗?你想身边就有花草爱好者聚集地吗?那就快来报名参与绿色驿站建设吧。4月25日,市绿化委员会、市园林和林业局公布,绿色驿站征集启动仅15天时间,已有近千个社区、学校报名参与。

绿色驿站由市园林和林业局出资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周边居民的“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家门口的绿色福利。它们建设在小区、社区、学校的绿色空间,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将发挥口袋公园、社区花圃、植物医院、筑梦空间、假日花市等作用。

市绿委办首次披露了绿色驿站的13种建设形式。针对小区居民和学校的不同需求,可供社区选择的方案有疗愈花园、街角缘艺、空间花园、乐活花园、友善花园、艺术花园、香草趣园、关怀花园、食物森林、银发花园、屋顶花园11种;可供学校选择的方案有智趣农园、造梦花园2种。

市绿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同类型的花园各有侧重。比如,空中花园是利用小区的廊道,打造奇异的花果空间,花园中将种植观赏葫芦、观赏南瓜、观赏丝瓜等植物;智趣农园则是模拟白宫菜园,以九宫格的形式鼓励孩子们种植茄子、青椒、四季豆、黄瓜等各种蔬菜瓜果。

目前,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市教育局通过基层发动、自主报名、区级推荐、市级审核,已有70个小区、学校进入初选名单。有意愿参与的社区和学校还可以通过长江日报官方微信和全民义务植树网报名,时间截止到5月31日,此后将结合市民投票和专家打分两种方式,最终在6月6日产生百家绿色驿站名单。

我市首个绿色驿站基本建成 居民如同生活在公园中

家里养不活的花搬入驿站救治,废弃的轮胎、瓶子拿到社区做花盆。25日,长江日报记者在万松街机场社区看到,我市首个绿色驿站已基本建成,成为社区绿化的“武汉样本”。

机场社区绿色驿站有1000平方米,分布多肉养殖区、植物保育箱、植物漂流台、轮胎花园、植物科普牌等。走进其中,处处花团锦簇、绿意盎然,如同公园一角。

废弃物的改造和利用是该驿站建设的最大亮点。驿站建设方将收集来的秸秆、杂草、树叶等植物残体铺在花坛中,作为有机肥料;又设立收纳桶,收集屋顶流下的雨水,补给景观用水;号召居民将废弃的轮胎、矿泉水瓶拿到驿站,在艺术化加工改造后作为花盆,种上吊篮、油麦菜等植物。

记者看到,数十位志愿者在驿站忙个不停,有的修剪枝叶、有的给植物浇水、有的清扫花园。

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发参与驿站建设的志愿者已有80多名。每日坚持来帮忙浇水的志愿者夏艳萍称,孙辈们都懂得种花爱绿了,大家在驿站服务从不计得失,都愿意通过双手让自己的家园更美,现在大家每天都如同生活在公园中,幸福感倍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