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建设 > 正文

资金扶持 政策支持 真抓实干做好“厕所革命”

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小康路、 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六项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向乡镇以下延伸,是广大农民群众最期盼、最想做的事,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提出的普遍性民生需求实事,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

\

把这项政治工程、发展工程、民生工程办实办好,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硬件支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拉动投资、扩大内需,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同心同力、艰苦奋战,力争用5-8年时间,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

\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农民利益保障。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普遍、最迫切的民生需求,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做到乡村基础设施群众共建、共管、共用。

坚持规划优先, 突出资源优化配置。因地制宜,立足山区特色、民族特色、生态特色,注重实在、实用、实效,全面覆盖、分类实施、分步推进,实行差别化建设路径,科学编制规划,明确建设时序,确定实施重点。

\

再也不用受冬冷夏热的罪了!”日前,说起家里刚改造完的厕所,28岁的三湖镇村民廖欢民心里美滋滋的,由于经常外出打工,他陪伴父母时间少,偶尔回村一趟就想多呆几天。可是媳妇和孩子对于农村的旱厕,天然有一种恐惧感和嫌弃感,每次回村过不了夜就吵闹着要回去。“现在好了,家里有了水冲厕所,与城里没两样,媳妇和孩子也愿意待了。”

小公厕,大民生。新干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厕所革命”,给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更方便、环境更宜居、风尚更文明。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