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还是“交通工具”?质量安全风险引人关注
2015年,随着小米九号平衡车等产品的发布,平衡车开始被越来越多人关注。目前全国已有整车企业600多家、配件企业1000多家、电商200多家,保守估计总产值高达500亿元,且全球80%以上平衡车都产自中国。
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群体欢迎,销售形式多样,网络平台销售占比较多,实体商户、大卖场销售非常少。搜索关键字“平衡车”,京东商城有7509件商品,天猫商城有5412件商品,苏宁易购有706件商品,淘宝网有100页商品。
快速“红火”的同时,电动平衡车的发展遭遇到了质量安全的“困扰”。根据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的《2016年电动平衡车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电动平衡车产品质量风险主要表现为骑行安全风险和电气安全风险。
《报告》还指出,目前国内电动平衡车生产企业除了少数几家综合实力较强的自主研发产品外,90%的厂家均是全套采购配件,自行组装成整车,再贴牌销售的模式。这些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不熟悉关键件(尤其是电池、充电器、控制主板)的标准要求,只是简单组装各个功能模块,导致系统兼容性差,同时有部分产品采取低价销售的方式,片面追求降低成本而忽略了产品质量,致使产品在充电或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造成行业乱象丛生、产品良莠不齐。
2016年,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采用市场买样和网络买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电动平衡车主要生产地区的产品实施采样,共采集50批次样品。结果显示,其中48批次电动平衡车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只有两个批次全项检查合格。
与市场混乱相比,电动平衡车还面临“身份”的尴尬——目前的电动平衡车依然被认为是一种玩具。虽然电动平衡车企业有着改变出行方式的长远目标,却不得不面对国内市场的现实。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武汉、成都等多地均把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上路认定为违法行为。
标准即将出台“限速”确保安全规范使用
据了解,尽管电动平衡车深受部分消费者喜爱,市场发展也很迅猛,但目前平衡车行业却缺少相关生产标准或入市销售标准。
“电动平衡车要有国标了。”王野告诉记者,针对电动平衡车领域的情况,国家标准委于2016年10月下达两项电动平衡车国家标准计划。SAC/TC159/SC2全面调研了电动平衡车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检测机构和科研单位,成立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为组长、纳恩博公司总裁王野为副组长的起草组。
2016年11月23日,标准起草组召开起草启动会。经过5个月的共同努力,形成征求意见稿,通过国标委网站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5月19日,SAC/TC159/SC2秘书处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全体委员对两项电动平衡车标准进行了认真审查,并形成了报批稿,目前正等待正式发布。
参与国标制定的CQC电动平衡车项目负责人夏晶告诉记者,电动平衡车的安全关键因素是速度——速度越快越容易造成摔伤。国标将对电动平衡车的速度方面做出规定,但是标准未对使用人群做出规定。
“对于平衡车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近期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陆续开放了电动自行车的路权。通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例,不难看出国外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并不是片面控制代步工具,而是对驾驶者的安全驾驶做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同时积极与厂商进行沟通,在生产的源头加入相关制约,以满足交通安全对产品的要求。”王野建议,消费者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正确使用平衡车,以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对于未成年人使用平衡车的现状,专家表示建议年龄大于16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