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视野 > 教育 > 正文

“把自己交给孩子们”一个教育者的呼喊

       作为一个实际的教育者,必须把心完全向孩子打开,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对他们的喜怒哀乐保持敏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顽劣不受教时保持基本的平和,捕捉到转化的时机。

 

        2012年最后一次教师会,我和老师们一起观看了央视主持人柴静对卢安克的专访。卢安克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

“      我把自己交给孩子们。”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最缺少的是什么。我最缺少的,就是把自己“交出去”的心态。我顾虑的还太多,保留的还太多,旁骛的事物还太多。我还没有把自己“交给”孩子们。在儒家来说,就是不诚。

       如果一个老师着急上火,简单粗暴,只是因为还没把自己交给孩子,还想着尽快摆平他们,自己好清静清静,做点自己的事。

       如果一个老师总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只是因为还没把自己交给孩子,还高高在上,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为他们考虑。

       明白教育理论是一回事,教育孩子又是一回事。理论正确了,还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作为一个实际的教育者,必须把心完全向孩子打开,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给”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对他们的喜怒哀乐保持敏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顽劣不受教时保持基本的平和,捕捉到转化的时机。

“     如果你没有百分之百地把自己交给孩子,他们就不信任你。”卢安克说。

“百分之百”,我的理解,就是儒家的“至诚”。

       我很惊奇地看到这个四十出头的德国人谈到他的“命”。卢安克说他的命已经与那些留守孩子连在一起,“如果离开了,他的命就没有了”。甚至遇上车祸他也没有退缩,反而感到因为这次车祸,他的命与那些留守孩子连得更紧了。

       是的,一个人的命不在自己身上,而在他所服务的对象身上。一个人命中注定要和一部分人连在一起,与他们荣辱与共、悲喜相关。就像卢安克,因为他所观察到的一些因素,因为他心灵中的某种感动,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和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呆在一起。一个人要把自己的全部交给他所服务的这些人,才能真正立住他的“命”。不然,仍然是虚生浪死。

      卢安克说,即使他明天死去,也不会遗憾。因为他已经尽最大努力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卢安克的教育理念不一定多么高明,但孩子在他的教育下,日益长进。因为他有作为一个老师最本质的东西。一个武林高手,哪怕只有寸铁,也可以杀人。一个功夫稀松平常之人,再厉害的武器,也是废铁一件。

      希望所有像卢安克这样虔诚的教育者,都能了解真正的教育;也希望所有从事教育的同仁们,都有卢安克这样至诚的情怀。以此献给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们,与大家共勉!

                                                                                                                                                      作者:空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