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反扒35年 更幸运的是有被抓的扒手自愿当线人
今年75岁的张斌,用了35年时间在陕西省宝鸡市编织出一张“反扒关系网”,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群人是曾因扒窃被他抓获的人。 1982年,张斌还是一个修锁刻章的个体工商户。
七旬老人反扒35年 更幸运的是有被抓的扒手自愿当线人
那年秋天,一位因丢失400元钱在路边哭泣的老太太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不忍心,得帮她。”张斌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常年在市场摆摊。
七旬老人反扒35年 更幸运的是有被抓的扒手自愿当线人
对于附近的扒手有些了解,“安慰了老太太两句我就去追小偷,他正在厕所里点钱的时候,被我一把揪住裤腰带拉到派出所去了。” 此后,张斌渐渐地从一个个体工商户“转型”成知名的民间反扒能手,被当地人称为“反扒老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反扒的最终目的不是抓,而是改,“屡教不改的太多,抓是抓不完的,得想办法挽救他们。” 张斌说,最近几年他开始越来越关心小偷被抓后的生活状况,也会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被他抓过的人为了报答,也会将自己知道的“圈内”动态告知他。久而久之,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张斌的一名“扒手”朋友告诉澎湃新闻,很多扒手最初为张斌提供线索是想要讨好他,到后来,即便已经改过自新,再见到张斌时仍对他又敬又怕。
现在张斌的活儿已经越来越少,从开始一天抓八九个小偷到现在变成八九天也抓不了一个小偷,他说:“很多小偷都学好了,我不知道我们之间算不算朋友,但他们确实成了我的‘眼睛’。” 张斌将装满辣椒面的白色药瓶揣进裤兜里,随手拿起一顶鸭舌帽戴在头上,遮住稀疏的头发,迈着大步出门去了。 这位75岁、身高不足170cm的老人每天最重要的日常就是在宝鸡市的大街小巷找小偷,35年的反扒生涯为他换来了“反扒老爹”名号,在这个名号的背后,有报道称,逾千名小偷曾被他亲手抓获。 张斌的记忆力很好,凡是经他手抓获的小偷,大部分他都能说出准确的时间、地点、盗窃金额以及抓捕细节。
但在上千起盗窃案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经历的第一起案子,他说,这个案子也是他35年来坚持的动力,“我到现在还能想起那个老太太的哭声。” 1982年秋天,张斌还在宝鸡市建国路农贸市场摆摊修锁刻章,那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市场上突然传来哭声,一位老太太在寿衣店被小偷偷走了400元,寻找无果后,她坐在路边嚎啕大哭。 “1982年的时候400元可是一笔巨款,去寿衣店说明她家里是遇着事了。”张斌告诉澎湃新闻,当时市场上很多人都曾上前围观,但没有人伸出援手,都只是看着,“围观的人大部分都是商贩,那时候建国路市场里扒手特别多,哪些人常在那偷东西,商贩们大多也是心里有底的,但没有人愿意惹麻烦。”
看着路边痛哭的老太太,张斌决定帮她把钱找回来。几分钟后,他在市场的一间公厕里发现了正在点钱的扒手,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裤腰带,“他当时有些害怕,向我求饶,但我没有理会,就这么揪着他的裤腰带把他带到了派出所。” 那一年,张斌40岁,在此之前,他当过通讯员,种过地,修过锁,刻过章,但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会出手抓小偷,更没有料到之后的几十年间,反扒这件跟他从不沾边的事,将成为他的主要“工作”。 厕所抓贼事件发生后,开始不断有人慕名前来,请求张斌帮其抓小偷寻找失物。渐渐地,张斌开始享受这种“助人为乐”的感觉,在之后的几年间,他把自己用于维持生计的修锁摊交给儿子打理,而他自己则每天穿梭在宝鸡市大大小小的市场里,寻找、跟踪小偷,一旦目标出手作案,则会被他当场抓获。
“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能抓八九个扒手。”张斌说,为了抓扒手,他挨过拳头、板砖,甚至被人捅过3刀,“但我没有怕过,他们的这些暴力行径反而帮我练就了一身本事。” 实际上,对于像张斌这样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七的人来说,要独自面对违法犯罪份子是一件颇具压力的事。基于这个因素,他练就的那“一身本事”也多属于“非常手段”。 “一旦发现可疑人员,首先必须要判断敌我双方的‘战斗力’,不能硬来。”张斌说,由于身材不高,发生正面冲突时,他一般都要吃大亏,在多次受伤之后,他开始总结经验,继首次抓贼时揪裤腰带的“杀手锏”之后,他又为自己装备了辣椒面,“只要目标出手行窃,我会第一时间用辣椒面抹他眼睛,然后想尽办法扯坏他的裤腰带和裤子拉链,让他在失去反抗能力的同时也无法逃跑。”
为方便跟踪,有几年,张斌的头上始终戴着两顶不同颜色的帽子,一旦被跟踪者起疑,他则迅速消失在人群中,换一顶帽子继续跟踪。为固定证据,他甚至购买了一台摄像机。 到1987年时,宝鸡市各市场里一个擅用辣椒面、喜欢揪扒手的裤腰带、手持摄像机、爱管闲事的怪人的故事开始在市民之间流传。也是在这一年,他开始被公安机关关注,并在随后被特聘为治安员。 宝鸡市公安局时任治安大队大队长石想世告诉澎湃新闻,1987年时,张斌在宝鸡市已名声大噪,他在听说了这个爱管闲事的怪人的事迹后,当即产生一个想法:不光要支持,还要跟他合作。 石想世后来专程去了一趟建国路市场,找到了张斌的修锁摊,他至今仍对那一次见面存有记忆,“张斌讲了很多他抓贼的故事,甚至提到一些对公安部门有用的建议。
我担心他的安危,也认同他的想法,所以决定特聘他为我们的治安员,与我们一同参与反扒行动。” 石想世说,从1987年认识张斌,一直到他1992年调离治安大队,近6年时间里,张斌曾帮助公安机关破获无数盗窃案,“这其中包括一起涉及10吨不锈钢钢板的特大盗窃案,以及一起贩毒案,这两起案件的主犯后来都被判了死刑。” “那几年他每年都能抓好几百人,到我离开治安大队时,经张斌手抓获的小偷怎么说也超过千人了。”石想世说,他任治安大队大队长期间,曾与张斌经历过无数激动人心的抓捕行动,“他有时候比民警冲得快,队里很多民警都很佩服他,经常私下里找他‘取经’,后来我们就干脆组织公开培训,让张斌给民警传授反扒经验。”
公开报道显示,1994年时,张斌已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嫌犯1066名,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张斌说,粗略估计从1982年至今,他先后抓获的小偷大约有2300余人。 在石想世的印象中,张斌是一个异常正直的人,“他嫉恶如仇,一旦遇到不法行为,一定会出手。” 石想世不知道,在他调离治安大队后的几年间,张斌与小偷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个曾经让小偷们生畏、甚至当街下跪求饶的张斌,开始尝试走进小偷的内心,试图挽救他们。 李跃鹏(化名)去世多年后,他的父母在念起这个儿子时仍会想起张斌,“他吸过毒,偷过东西,但在去世前那几年,经过张斌的帮助,也算是给过我们惊喜。”
张斌与李跃鹏初次见面的地方也是在建国路市场,当时只有24岁的李跃鹏从一名女子身上偷走钱包后,还没来得及将钱包揣进怀里,便被张斌死死抓住了右手。 “我一边喊失主,一边叫来人群把他堵住。这时候李跃鹏开始求饶,但最终还是被我带到了派出所。”张斌说,李跃鹏被抓后,警方经过讯问得知,他有吸毒史,李跃鹏随后被送进戒毒所强制戒毒。 李跃鹏被送进戒毒所后,张斌打听到了他家的住址,找到了他的父母,将李跃鹏的情况告知给老人,希望家人能够帮助李跃鹏改好,“他当时只有二十几岁,就这么毁了太可惜了。” 几个月后,李跃鹏从戒毒所出来后,张斌曾与他的父母去接他回家,并得知他此前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因为吸毒被单位开除了。
张斌随后前往李跃鹏的单位,希望领导能够考虑重新接纳李跃鹏。他告诉澎湃新闻,为了这件事,他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要毁掉一个人很容易,挽救一个人却很难。” 在张斌的帮助下,李跃鹏最终回到了单位继续上班,他的母亲在忆起这件事时显得有些激动,她已经80多岁,很多事都已经记不起来,但对于张斌,以及张斌送李跃鹏回单位那天的情景扔记得清楚,“后来我儿子又开始复吸,张斌就把他接到了自己家里,待了大概二十天左右,他算是我们家的恩人。” 张斌说,李跃鹏在他家里戒毒的那段时间,整个人的状态都是疯的,“他一开始是说好话,求我放他出去,后来开始打人、骂人,甚至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