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聚焦 > 正文

中俄军事友好合作助力实现国际安全新秩序

张婷婷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当地时间4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普京总统指出:“俄中军事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希望两军加强联合演训、专业交流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战略互信。”当前,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热点地区冲突频发,乌克兰危机进入了关键时刻,在此背景下,中俄两国深化军事友好合作意义深远。

新时期中俄军事外交为大国军事友好合作提供榜样

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外交是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夯实双边关系的重要举措。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军事外交对维护双边、地区乃至国际和平意义重大。1998年,中国在首部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国防》中便提出了“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军事外交”。2019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防》再次强调:“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建设性军事关系,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军事外交新格局。”

中俄军事外交既是两国深化战略互信,维护双边稳定的重要举措,又是高水平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体现。中俄军事外交源远流长,1992年,时任中国国防部长秦基伟赴俄访问,两国开启了军事外交。1993年,双方签署了《中俄国防部军事合作协议》,两国军事外交开始常态化发展。30多年来,两国军事外交成果显著,不仅成功解决了边界争端,还维系了两国乃至东北亚的长久和平,且为大国军事友好合作提供了榜样。

以“上合”为框架,推动地区多边安全合作

在地区层面,针对中亚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中俄两国以上合组织为框架,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在中俄两国的努力下,上合组织建立了包括首脑峰会、地区反恐机构和各部门负责人机制在内的多层次安全合作机制,确保各种安全合作得到有效落实。2005年,中俄两国举行了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强化了上合组织打击“三股势力”的决心与实力。此后,“和平使命”联合演习成为上合组织开展军事合作,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机制。

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中亚地区的恐怖组织受到鼓舞,甚至与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相互勾结。面对严峻的地区形势,中俄两国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继续深化反恐合作,建立了“上合组织-阿富汗联络组”,旨在从根本上铲除恐怖主义的滋生环境。当前,中俄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军事外交成果显著,保障了中亚地区整体的稳定与和平。

中俄“新安全观”为国际安全秩序改革提供借鉴

在国际层面,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核大国,中俄两国的和平与合作对世界整体局势影响深远。202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两国签署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决心继续在地区和全球安全事务中密切协作,包括共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协调立场,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力量。”此次访问,也是对习近平主席访俄成果的具体跟进与落实。中俄两国都是“军事霸权主义”的受害国,双方坚决反对“干涉主义”和“对抗主义”。

在实践层面,作为亚信会议的创始国,两国都支持“新安全观”,主张通过在亚洲地区建立透明与公平的安全对话机制,建立国家间信任,深化区域安全合作,为国际安全秩序改革提供了正面经验。

总之,正如习近平主席2022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的:“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中俄两国的军事友好合作不仅符合彼此的核心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为大国军事合作,乃至国际安全秩序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责任编辑:华章 安然 宇馨)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