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3日讯(记者 李智)7月2日,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开幕,主题为“亚太安全:挑战与出路”的小组讨论由中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主持,聚焦亚太安全的关键点与未来走向。
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Mr Peter Tan)在会上表示,现在探讨有关合作的话题十分必要。当前,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与挑战。在这样的时代,大部分国家都很关注安全问题,新加坡也不例外。 陈海泉重点分析了中美关系对亚太安全的影响。他指出,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迅速,同新加坡等邻国也有深入联系。与此同时,美国也是亚太地区国家,还是东南亚国家最大的投资国,“新加坡深深地感受到了中美关系的影响。新加坡愿意做所有国家可靠的伙伴——包括中国和美国。”
“我们的外交政策既不是站在美国一边,也不是站在中国一边,而是基于自己国家的利益。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两个国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还有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中国和美国当然都想避免直接冲突,但一些分歧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我认为定期进行和平且建设性的互动,能帮助中美稳定关系。”陈海泉强调,只有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国际安全与外交副总裁、美国前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丹尼•拉塞尔(Danny Russel)也指出,华盛顿和北京之间需要持续对话,包括各个层级、各个方面。重要的行为体需要加大努力,形成行为合力,共同应对挑战。与此同时,还应遵守和执行国际规则和规范,包括尊重国际法的原则以及主权和领土完整等。这些也是大国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印度国家统计局召集人、印度负责战略事务的前副国家安全顾问潘卡伊•萨兰认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表现在宗教、语言、种族、习俗等方面。亚太地区由很多子区域组成,每一个子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安全的关注点和挑战,还有它们自己的安全出路,“可以看到,在亚太地区,世界力量重心正在发生变化,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国际秩序的重组。鉴于历史、文化、地区多元性,我们建议亚太地区的国家寻找更多的战略选择,建立一个多极的亚洲。”
中国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指出,有一种说法在部分国家流行——中国制造了地区的危机,他认为这是一个完全因果倒置的观点。中国没有去某一些大国周边去巡航,也没有组织联盟,更没有把北约亚太化。中国在所有的热点问题上都劝和促谈。“事实上,我们过去40多年的改革发展都是和平的,也是成功的,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改变我们的政策?说中国想改变现有和平政策这个逻辑是不通的。除非是其他国家把战争强加给中国,我们是不会主动选择战争的。”他说。
据了解,世界和平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非官方年度国际安全论坛。
责编:蒋新宇 郭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