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聚焦 > 正文

“知国情、话自信”——欧美同学会海归系列恳谈会走进甘肃

中国网7月3日讯 (记者 卢小凡)“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6月27至29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知国情、话自信”海归系列恳谈会来到了甘肃,对张掖、酒泉等地进行为期3天的学习考察。欧美同学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滕剑峰,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尹清敏全程参加活动。

来自总会和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十四个省级地方组织的留学人员代表和媒体人员一行,先后来到张掖农牧产业科技企业、张掖芦水湾与湿地公园生态景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地进行学习考察,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西部地域特色文化、文物遗迹修缮保护和招商引资等情况,感受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温“两弹一星”精神,实地追寻老一辈功勋科学家光辉足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重温“两弹一星”精神

图为留学人员代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场历史展览馆合影留念。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也是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导弹、中低轨道等各种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载人飞船的主要基地。29日下午,留学人员代表驱车来到这里,参观了卫星发射场、问天阁、东风礼堂等地,随后来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场历史展览馆。

图为留学人员代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场历史展览馆合影留念。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展览馆主要展出了发射场的历史,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以及展出的照片、实物和影像资料,留学人员代表重温“两弹一星”精神,回顾了卫星发射中心的历史沿革和对未来的展望。了解到老一辈留学归国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来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奉献了他们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攻克了几千个重大的技术难关,将国家发展与民族安危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光荣历史。

西路军纪念馆:感受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图为留学人员代表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前合影留念。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28日下午,留学人员代表怀着崇敬之心来到这里,在纪念馆西路军雕塑前深深鞠躬,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意。

图为留学人员代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随后,留学人员代表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馆内展出了大量的历史实物、图片和3D视频,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全面真实地展现了战争时代的光辉历史。他们认真聆听西路军将士们为了人民解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奋斗终生的光辉事迹,深刻感受了老一辈革命先烈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无限深情、对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以及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留学人员代表深受启迪,他们一致表示,传承红色基因,是洗礼、更是责任。

依托自身优势 科技助力产业

图为留学人员代表来到张掖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图为留学人员代表参观临泽县国家级玉米种子技术服务中心生产车间。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在恳谈会期间,留学人员代表还先后深入张掖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州区党寨镇陈寨设施农业产业园、临泽县国家级玉米种子技术服务中心等地,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观看宣传片、现场沟通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张掖市的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情况。

图为留学人员代表在甘州区党寨镇陈寨设施农业产业园品尝番茄。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图为留学人员代表来到临泽县国家级玉米种子技术服务中心展览馆参观。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和十二大蔬菜瓜果基地之一,张掖市依托自身独特资源优势,对标农业优先型功能定位,着力提升农牧产业化功能区域优势。张掖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冷凉气候条件和种养业副产品丰富、河滩荒地面积广阔的资源禀赋,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挖掘农牧产业发展潜力,持续推动农牧产业向园区化、工厂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图为张掖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培育的小番茄。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图为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牛奶生产车间。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图为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培养车间生长的食用菌。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

参观后,留学人员代表纷纷表示,张掖市区位优势明显、生态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营商环境优越,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将进一步发挥留学人员群体的国际化视野和所在行业领域优势,加强张掖对外宣传力度,讲好甘肃张掖故事,拓展国际产业合作空间,为张掖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