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聚焦 > 正文

“一带一路”10周年|铺画共建国家互利共赢“同心圆”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域。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曾开启了我国向西开放的序曲,而如今在新丝绸之路上,“钢铁驼队”的汽笛声奏响了新时代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行曲。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为目标,而跑出“加速度”的中欧班列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持续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油赋能,在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进程中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与力量。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丝绸之路经济带”动脉更加清晰,“黄金通道”联通四面八方,中欧班列已铺画运行线路84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丝路海运”通达五洲四海,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流向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再加上国际运输服务网络日趋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不断深化,都促使国内的日用百货、电子产品、汽车、服装等商品畅通中亚、欧洲市场。同时,越南的红木、阿联酋的椰枣、葡萄牙的红酒等进口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在中国饮品店里喝马来西亚的白咖啡,在德国大街小巷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等新风尚,正在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拓展中西文化交融的新“生态圈”,创造互利共赢的新格局,让“一带一路”的红利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通过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十年来,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中老铁路、匈塞铁路建设和比雷埃夫斯港、莱基港以及帕德玛大桥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的建成和实施,铺就了一条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极大便利了各国民众出行,给旅游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不断提高共建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预计到2030年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给更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与福利,助力各国人民走上富裕之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十年成果显著,促进世界繁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单单是与某个国家的经贸合作,也不是在某个行业领域的投资建设,而是推动全世界互利共赢、增进各个国家民生福祉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相信,“一带一路”建设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会给全人类共同富裕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策划:唐佳蕾

作者:傅煜

制图:杨乐

中国网新闻评论部融创工作室、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