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31日讯(记者 彭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等新思想新战略,倡导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亲诚惠容理念,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和对外援助与时俱进,内外兼修,呈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
2018年,党中央对援外机制体制作出重大调整,组建了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专司国际发展合作和对外援助工作。“我们坚持中国特色援外模式,同时注重与国际接轨,逐渐从政府间的双边、单向式‘输血’、政府资源为主的传统援外,向多双边结合、多主体参与、多方向对接、多资源投入的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五年前不叫中国援外署,而叫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罗照辉说。
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内,今年,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首次调动了国内外金融机构120亿美元的专项资金,“这是我们国际发展合作融资方式的重大突破。过去的发展援助主要是政府资金,这次是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融资。”罗照辉介绍,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还在充分发挥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等传统援外方式基础上,开展了“债务换发展”,援外和贸易、投资三结合等援外方式的改革。
10月31日,国新办就持续推进国际发展合作和援外事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庞睿 摄
罗照辉介绍,新时代10年,是我国引领、塑造国际发展合作和对外援助、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最活跃、最有效、贡献最大的10年。面对世纪疫情,在习近平主席的直接指挥下,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近3年时间内,向153个国家、15个国际组织提供大批抗疫物资援助,向34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向110多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3亿剂疫苗。“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成立5年,3年时间重点就是在从事这项工作,我们提供了疫苗、抗疫物资,其中疫苗比世界上各国提供的总和都还要多。”
“一带一路”倡议兼备陆海、横跨东西、联通古今、泽被千秋。10年里,中国在120多个共建国家安排了2000多个援助项目,建立80多个经贸合作区,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培训各个领域人才10多万人,使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2021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并随后推出32项重大落实举措,这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完善和拓展,现在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推动协调下,目前全球发展倡议的项目库、资金库已经顺利运转,200多个“小而美”项目实施完毕。中国授人以渔,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在北京大学设立了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7年共培养了70多个国家400多名硕士博士官员,现在很多都是他们国家的副部级以上官员。孔子学院、鲁班工坊培训大量熟悉汉语的专业技能人才。数百个境外减贫示范村、农业示范中心分享中国扶贫兴农的经验。
10年来,中国共向70多个国家提供千余次紧急援助。近日巴以冲突中,中国第一时间提供了人道主义救援,追加的物资援助也正在运输途中。中国是第一批为土耳其、叙利亚大地震提供全方位救援的国家。去年,巴基斯坦空前的大水灾,中国也全力提供救助。去年以来,中国共向30多个国家提供了紧急的粮食援助。
进入新时代,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20多个国际组织开展减贫、粮食安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三方合作,在60多个国家实施了130多个项目,超过3000万人受益。
编审: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