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写作业家长心梗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现在的社会,给孩子布置的作业不如说是给家长布置的作业,近日,有一家长在陪孩子做作业时居然被孩子气出心梗了!具体的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这两天,两条“陪孩子写作业,大人急到送医院”的朋友圈火了。不少爸妈对两人的“遭遇”感到同情,更多家长表示找到了组织。有家长感叹,说在孩子学习这事上,自己的角色越来越像个“监工”了,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孩子烦,她也累。
这两份特殊“病历”,来自一篇题为《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的文章下的评论,不少爸妈对两人的“遭遇”感到同情,更多家长表示找到了组织:
比起原文,底下的评论更精彩,昨天在小编的朋友圈里霸屏了一整晚
妈妈们在庆祝找到组织的同时,纷纷转发评论,爆料自己的陪读经历,简直就是一部惊天动地的《陪读血泪史》……
对奋战在陪读第一线的妈妈们来说,咆哮只是开胃小菜。因为,这是一场很漫长很漫长很漫长的煎熬!
为什么会感到煎熬呢?也许,你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家娃的影子:
还有更惨的,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二胎妈妈”:
除了烧菜做饭洗衣抹地,还要“精通”语数英史地政物化生,具备十八般武艺:
由于心理落差过于巨大,导致“上一秒亲妈,下一秒后妈”。很多妈妈表示,自从生了个娃,自己性情大变:
还有爸妈不惜花下“血本”:
留言中大部分是妈妈,而且大部分还是上班族妈妈,在她们看来——陪读,就是一场噩梦!
那妈妈们陪读时,爸爸们都在干嘛呢?
据说,那些有“陪读爸爸”的家庭,已经算是幸福的了……
其中当然也有“清流”,还记得小编前几日推送过,一位“不知作业为何物”的爸爸:
“我每时每刻都是带我儿子玩儿”“作业?啥作业?”……可以说是很爸爸了!
面对一个又一个作业满满的夜晚,也许只有这两位网友的评论,能让你感到安慰:
毕竟,你不是一个人战斗!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正确的辅导孩子写作业
01
娃儿各种开小差、磨蹭、东玩西玩是正常、正常、正常的!哪怕桌面上什么都没有,女娃都可以把裙带当玩具反复绑到椅子上又松开,男娃也可以把桌面的台灯反复拧成麻花或油条!
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一遍遍地深呼吸:“孩子是我亲生的,亲生的,谁没有过小时候呢?”
02
当你对同一件事和孩子讲了三遍以上,以为其澄澈的小眼神已经告诉你Ta理解了时,其实你高估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孩子的理解能力。
事实是,同一个问题,你在短期内反复地和孩子说,第二遍开始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如果一开始你就说:“宝贝,这个问题妈妈今天只说一遍,你要好好听哦!”收到的效果要好很多。
当然,过几天后Ta再问起同一个问题,你可以继续耐心地回答Ta,不过当天也仅限一次。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父母们被同一问题激怒,保持良好的陪学心态,毕竟我好,孩子才好;孩子也提高了做事的专注度,知道学习不能依赖,要学会独立思考。
03
当你看到孩子有进步时不要高兴得太早,看到退步时也不要暴跳如雷。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工,而且还会反复。我们成人要养成好习惯最少也要坚持21天才有效,你一强调就要孩子马上做到,你怎么不试试对自己狠点?所以,不能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为了让孩子保持好的习惯,除了耐心还是耐心,除了鼓励还是鼓励。
这位妈妈经过无数次摸索,还提供了这些小妙招——
一、时间上的规定
1. 和孩子商量好做每项作业大概需要的时间,低年级的孩子能专注写作业的时间比较短,最好把每项作业切分成10-20分钟。超出20分钟的作业,如写看图说话,中间可暂停5分钟休息一下(如喝水、上厕所、吃水果、发呆都行),然后接着做。鼓励孩子专注快速地做好一件事情再接着做另一件。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己看时间做事。
2. 和孩子说好,爸爸妈妈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不能一个晚上都陪着Ta写作业。约定一个时间,如晚上7-9点的时间爸爸妈妈可以辅导Ta写作业,超过这个时间作业的问题就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3. 和孩子约定好,作业必须在几点前完成,完成不了的话也不做了,按时休息。
二、写作业前的准备
1.清理桌面上容易让孩子分心的一切东西,只留文具和书本。笔只留一支,最好是自带橡皮的那种。独立的橡皮擦很容易成为孩子抛耍的玩具,你试试就知道一块橡皮足以引发咆哮的战争。书本只留下正在做的作业的书本即可。
2.喝水、上厕所等事情在做作业前完成,可减少离开书桌前的机会。
3.创造一个安静的作业环境,关掉电视,家长不玩手机,坐在旁边看书或做些工作上的事。
三、做作业时
1. 不要打断孩子的思路,哪怕是让Ta喝水或吃东西。Ta写作业时要全神贯注,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周围环境的抗干扰训练。家人可以在旁边做事,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就行。比较安静但不是刻意营造的环境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
2.写日记或作文时,鼓励孩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时用拼音标注,写完后再查字典或问父母。一可以保持思路的连贯性,二可以避免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
四、做完作业后
1. 写完作业后,家长检查后可在孩子做错的地方划一个大致的范围让Ta自己检查,教其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每个知识点易错的地方可进行归类整理,尤其是数学作业,坚持下去益处多多。
2. 让Ta参看作业和课表,自己收拾好当天的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书本和文具。
们都渴望一个能自主学习的孩子,也知道自主学习必须依靠孩子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可兴趣是可以逼出来盯出来的吗? 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任何我们热爱的事情,当它变成一件被监督完成的枯燥任务,束缚、否定、内疚就随之而来。 就像你做事的时候总被一个人盯着,哪里还会有兴趣主动做下去?
“对症下药”改变拖拉的习惯
一般孩子写作业一是在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但是这样可能就没有时间和小伙伴玩耍。另外一种是回家后可以先出去玩,等吃饭后在写作业,但必须在规定睡觉时间前写完。同时,家长可以把写作业时间分成小块,每段时间不要太长,让孩子完成一部分目标任务之后就休息一下。合理地激励孩子,可以培养他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另外,当孩子在有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及时的鼓励和适当的奖励,如孩子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作业,家长可奖励他所需要的,如陪他下棋,陪他玩游戏、看电视,或同意他外出玩耍等,或奖他一本他喜欢的书,偶然还可以来点他喜欢吃的零食。当然,奖励应是孩子喜欢的。正面的激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提高学习效率其实是给自己创造游戏的机会。
“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在旁边盯着陪着孩子把作业写完,甚至于有的时候,家长看见孩子一直磨蹭,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了,家长就会变的着急,甚至有可能还会发脾气。一旦您冲孩子叫嚷了,孩子虽然会很害怕,但是心里马上就有底了,他知道有您一定会想出各种办法让他完成作业。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他会觉得写作业首先是您的事,他在为您完成任务,否则您为什么比他还在着急呢?因此就会更加磨蹭了。
但是,这绝不是孩子的天性需求,也不是一个正常要求,这只说明他已养成一个坏习惯:他学习成长中遇到的一系列摩擦和挫折,已造成了他不会管理自己,造成他内心的无力感和无助感,只好求助于外部力量约束自己。事实上,他的内心是反抗这种“陪”的,所以即使有家长在身边,他也不可能真正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因此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第一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第二要在“陪”的整个过程中,要懂得拿捏时间,在陪了一段时间的时候要及时的暂时的离开,不离开,孩子的独立性将总也不能生成,那么他会越来越苦恼,越来越不自觉,“陪”的效果也将越来越小。同时,尽量制造孩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哪怕他开始做得不好,也绝不要制造他的内疚感和失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