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 千年产业再焕生机

猪粪做的鞋跟、跑道上的鱼塘、遥控植保机器人、无人驾驶插秧机……在2017浙江农业博览会上,现代农业“黑科技”、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农创客”等农业现代化部分尤引人注目。

图为:水稻生态工程。 方堃 摄

图为:水稻生态工程。 方堃 摄

当“互联网+”、生态循环农业、“农创客”等高新科技、新兴词汇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千年产业交织在一起,碰撞出了别样的花火。浙江在《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速农业信息化发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创新驱动该省农业现代化发展。

“黑科技”“联姻”农业 千年产业注入“互联网+”基因

一棵文旦树连接了各类传感器、智能装备,通过电脑终端可以看到树的健康状况,掌握土壤、水质、病虫害等数据;为“植物杀手”量身打造的智能花盆,不仅内置了滴灌设备,更可以随时用手机给植物浇水、提供光照,全程用手机操作植物栽培。

在此间举行的2017浙江农业博览会上,现代农业“黑科技”纷纷亮相,上演了一场现代和传统交相辉映的农业嘉年华。

图为:农业“黑科技”。 方堃 摄

图为:农业“黑科技”。 方堃 摄

据浙江省农业厅总农艺师蔡元杰介绍,科技和农业信息化元素的增加,不仅是2017浙江农业博览会的亮点,也体现了浙江农业依托现代科技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据了解,近年来,浙江发挥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大省的优势,加快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新材料、新模式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助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据介绍,在生产环节,通过各类传感器、智能硬件装备等设备,实现对土壤、水质、气象环境、作物本体、病虫害等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对农业设施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小到盆栽植物,大到县域农业生态园,农业生产管理数据化和智能化逐步成为现实。在监管环节,智慧农业云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3S等技术,整合各级涉农资源,形成了浙江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农业数据库建设、农业智慧管理、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从生产、监管、经营到销售,浙江正在为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互联网+”基因。

据了解,下一步,浙江将重点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加快RFID电子标签、远程监控、无线传感监测、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推广应用。

生态循环促现代农业发展 打造美丽田园“浙江样板”

猪尿和污水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液稀释后,通过喷滴灌管网输送到附近茶山、果园消纳;有机肥加工厂收集养猪场的猪粪、沼渣和食用菌废弃菌棒,发酵后生产有机肥,供应全市农业生产基地使用。在浙江龙泉现代农业园区,“猪—沼—作物”循环模式已基本成型,养殖排泄物零排放,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全部回收利用。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则利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做大了桑枝食用菌产业。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期间,该县共生产桑枝食用菌6096.5万袋,累计利用桑枝条19595吨,折合利用桑园面积4.9万亩次。农业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从一家一户的零散农业模式,到规模发展、生态发展,再到全产业链生态循环模式,这样的场景在浙江已并不罕见。据悉,浙江自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实施起,3年以来,浙江全省化肥、农药用量比3年前分别下降12.4%、20.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

此外,浙江通过完善顶层设计,编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畜牧业“十三五”规划,并以“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为主线,在湖州、衢州、丽水3市及淳安等41县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打造了一批县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农业主体小循环的美丽田园的“浙江样板区”。

“农创客”进军农业成风尚 助农业现代化促增收致富

图为:农业“机器换人”。 方堃 摄

图为:农业“机器换人”。 方堃 摄

“农二代”“海归”、企业主、IT从业者、媒体从业者……一群不同身份的“新农人”,他们所从事的领域也遍布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如今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名称——“农创客”。据悉,当前,浙江已有1600余名“农创客”,这一“热词”也已多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新型实用人才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农创客”作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新农人”,不断将“互联网+”等新思维、新模式融入进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各个领域,从传统的种养产业,向新品种种养、新技术开发、新模式拓展转变,进而延伸到新兴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基本涵盖了种养加、产供销的农业全产业链,不仅影响和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也带领更多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例如,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小东,返乡投农后,创造了“水稻+水产+瓜果”稻田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实现了“百斤鱼、百斤瓜、百斤菱、千斤粮、万元钱”;杭州瓦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钢,其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植保无人机,实现了全自主飞行、全方位着药,雾化效果好,农药利用率高,果农亩均收入增近3000元(人民币)。

“这些‘农创客’以他们的活力、视野和情怀,已然成为一种新势力,成为浙江农业的新希望。”浙江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告诉记者,浙江作为人才高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育农创客新军,既有现实有需求,也有实践有优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