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讯 资溪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于2017年3月高标准编制了《资溪县“纯净资溪·真相乡村”乌石精品旅游线路路线详细规划》,重点打造“一谷四人家”,即:“野狼谷”(野狼居)、“古韵陈坊·老俵人家”“古朴草坪·公社人家”“古远新月·畲乡人家”“古幽长源·山里人家”,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与文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一、重历史,因地制宜出特色
“古韵陈坊·老俵人家”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打造了后龙山原始样板林及游步道、魏若虚祠堂、修复古戏台恢复赣剧表演、老俵上梁名俗园和老俵习俗体验古路、古桥、古井观光等古色古香的项目。
突出“修”出来的文化美。陈坊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村里的古街、古戏台、古祠堂、古庙宇、古炮台等,处处烙印着陈坊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处理古迹时,始终坚持修旧如旧、依山就势、近水添景,将新农村建设与古村文化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突出“耕”出来的田园美。陈坊村在做大做强传统烟叶产业的同时,合理利用农村原有的地形地貌,引导农民开展油菜、苗木、特色水果等种植,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休闲农业。并依托乡村旅游开发,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目前以“熹圜茶宿”为代表的特色乡村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突出“创”出来的生活美。陈坊村魏氏古时就有严格的族规、家训,“杀猪散禁”“人头赎木头”的故事代代相传,也正因此后龙山才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林葱木茂的原生态盛景。如今,陈坊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创新“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爱护环境。
二、重红色,因势利导巧还原
“古朴草坪·公社人家”重点打造“野狼谷”观光体验,复旧计划经济年代人民公社、知青宿舍、新型生态休闲养老院、精品民宿、乡村文体等项目。
突出红色旅游。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有历史的东西保留下来,作进一步包装提升。通过内外场景的还原与氛围营造,将大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群落,分别打造成旧时光文化街区、从前慢主题社区、微记忆公社时代体验基地等三大主题项目,引入粮票公分系统,通过内置公社食堂、公分社区、乡村舞台、创意集市、复古婚纱摄影基地等子项目,重塑上世纪不同年代的生活场景,引领游客追忆时光,寄托情怀。
突出党建引领。创新旅游发展模式的同时,突出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作用,推动特色党建促攻坚扶贫工作。村干部带头实行党员包户新举措,探索“党建+乡村旅游+合作社+贫困户”等旅游特色党建,寻找一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路子。
突出能人优势。草坪村吸引致富能人丁永安回乡创业,成立了野狼谷旅游发展公司,并建立企业党支部,推行“党建+能人+企业+贫困户”等非公有制特色党建,不断加强返乡共创,形成村集体、企业、贫困户共赢局面。
三、重民俗,因人成事聚合力
“古远新月·畲乡人家”注重民俗文化与旅游、自然生态与旅游、农耕体验与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
突出畲乡原始文化。以畲乡文化为支点,通过民俗讲堂、风情剧院、文化观园、美食长廊等特色项目的植入,举办多元畲族文化节活动,提升村落文化层次,丰富村落文化韵味,集聚村落旅游人气。
突出动态民族文化。抓住新月村“民俗文化”特点,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的以“神秘畲乡,魅力新月”为主题的畲族民俗文化节活动;畲歌畲舞《凤凰迎宾》《禾秆舞》亮相省、市旅游博览会,提高了知名度,推动了资溪乡村旅游发展;新月村畲族山歌、陈氏娘娘祭祀仪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突出模范群创文化。充分发挥兰念瑛等全国人大代表优势,坚持“党建+产业+民俗”等畲族风情特色党建,带领全体畲族村民创业致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干部带头,尊重群众首创,发挥干部和群众积极性,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借助外在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协同协力、主动当好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的良好氛围。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干群协同创建美丽乡村的原动力。
四、重乡愁,因陋就简锁山水
“古幽长源·山里人家”坚持走绿色生态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用美的环境引导村庄建设。
突出青山与绿水相环绕。门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环绕,屋后一座枝繁叶茂的青山依靠。长源呵护自然山水,在“浓妆淡抹总相宜”理念的前提下,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干净整齐的院落种上花草,错落有致地摆成一景;炊烟、石磨、轱辘、碌碡、老井这些传统村落印迹,载满幽古之情;百年土房、煤油灯,唤起人们对故乡美的记忆。
突出乡村与文化相融合。长源村静美的乡村风光结合丰厚的文化底蕴,使人与自然更加紧密地依存和延续。走在悠长的乡间小道上,观赏具有千年传统文化形态的乡村聚落,体会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激发游客对乡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游客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真正让广大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突出生产和生活相统一。长源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结合当前农村环境整治,改变了村容村貌,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把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企业,以资金、资产、服务等要素入股,参与产业项目建设,以分红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改变当前村级集体经济无收入、农民收入单一的现状,逐步形成了一条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旅游脱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