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面向9亿亩小麦、水稻农田, 麦飞科技结合AI技术提供病虫害遥感监测及精准施药服务

中国农业遥感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播种面积监测、农作物长势与产量估算、农业灾害预警等方面。

不过以上提到的农业+遥感业务,大多是面向B端企业或是机构收费的,比如政府、券商、金融保险机构等。36氪近日接触到的创业公司麦飞科技CEO宫华泽认为,以中国的实际国情,这些需求是存在的,但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是难以持续支持公司运转与发展的。

麦飞科技选择从C端农户刚需出发,基于遥感和AI技术,提供农业病虫害精准施药服务。麦飞科技的商业逻辑大致如下,施药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更多是飞手使用无人机代替人力施药,而农药成本在植保服务中的占比更高,因此麦飞科技旨在通过遥感、大数据和AI技术,对农田植株健康情况进行判断,进而利用麦飞施药处方图指导精准施药,达到科学用药目的,挤出利润空间,形成服务闭环。

​面向9亿亩小麦、水稻农田,「 麦飞科技」结合AI技术提供病虫害遥感监测及精准施药服务

不过想要通过遥感、大数据和AI,实现对病虫害的精准判断和施药,需要较强的技术积累与再开发能力,关键的性能指标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性、准确性与方案成本等。

麦飞科技即将推出其软硬件整套解决方案,包括无人机平台、负责采集数据的探测器“麦视探针”,和负责处理数据云服务平台“麦云”。宫华泽告诉36氪,整套方案是基于云端存储,可以实时采集和处理数据的轻量化模式。之所以可以达到高实时性,是因为麦飞科技采用了非图像的监测数据采集方式与数据存储模式,减小了服务器存储和处理压力,极大地提升了处理速度。但由于非成像数据不包含纹理信息,为了保证判断结果,对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麦飞科技主体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曾承接过多项国家农业部空间监测项目,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面向9亿亩小麦、水稻农田,「 麦飞科技」结合AI技术提供病虫害遥感监测及精准施药服务

宫华泽还告诉36氪,由于“麦视监测系统”从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展示等各个层面,在软硬件方面进行了创新,能够极大降低了系统成本。相比于国外同类系统40万元+的销售价格,整套“麦视监测系统”的售价会下探到10万元级别。

麦飞科技的业务品牌“麦飞农业”主要针对水稻和小麦这两种大田作物。除了无人机监测数据外,麦飞科技还会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真值数据构建后台大型基础核心库。宫华泽表示,核心库数据主要来自麦飞科技拥有5000亩试验田以及所有业务服务田,随着数据量的扩充,算法还在不断学习和优化中。

麦飞科技提供包括病虫害监测、精准施药的整套打包服务,收费标准大幅低于农户一季自己购买农药并雇人打药的成本。不过麦飞科技可以在达到同样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将农药用量直接降低50%以上,提高农产品品质与价值转换效率。

国内以水稻和小麦作为主粮的农田面积约为9亿亩,相关的服务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麦飞科技已经打通上下游供应链,2017年和五家上游上市农药公司合作,并组建了“麦飞农业”品牌的服务团队。从2017年至今,以湖北为中心已服务了百万亩次,总面积数约为数十万亩。根据今年已有订单,预期服务量可实现十倍以上的增长。除了湖北,2018年“麦飞农业”服务已经延伸辐射至江苏和辽宁等地。

而针对国内农业实情,麦飞科技也有自己的思考。宫华泽认为,农村服务周期性属性强,如果以互联网平台形式来做,用户忠诚度不够高。麦飞科技自建飞手团队虽然模式较重,但可以和农户产生重度交互。在掌握了农田和农户资源后,未来自己变现或是和第三方合作抽成的增值业务,均可尝试,比如在精准施药的服务基础上,提供精准施肥服务等。

不过由于服务链条较长,涉及到的参与方较多,麦飞科技需要开发一套合理的、可以使作业效率最大化的接单、分单、配药系统。宫华泽表示,系统开发团队来自京东,类比了快递行业的接单分单流程。系统已上线,功能模块还在不断完善中。

​面向9亿亩小麦、水稻农田,「 麦飞科技」结合AI技术提供病虫害遥感监测及精准施药服务

麦飞科技成立于2016年底,现有研发人员近50人,地方服务团队近100人,预期今年可扩张至150人左右。CEO宫华泽,遥感应用技术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参与制定国家遥感数据产品产业化标准。联合创始人&COO陈祺,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科学硕士,曾服务于航天科技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任产品总监。CTO刘龙,中国科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国家发改委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融资方面,麦飞科技已完成Pre-A轮融资,资金和资方没有透露,下一轮融资随后启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