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希望。在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库区的一个小村庄,正靠着建起田园综合体发展休闲农业,上演着一场华丽蝶变。
“以前一亩地收入一两千元,现在能达到三四万元。”在峡山区郑公街道南张洛村,党支部书记张美清谈起了这几年的喜人变化。这一变化曾是“穷怕了”的南张洛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南张洛村建在峡山水库南端的“库底子”上,遇到丰水年份,村里村外水满为患,连卖杂货的商贩都不愿意光顾;村民世代种植粮食作物、靠天吃饭,地里除了玉米就是小麦,一年忙到头,一亩地收入仅有一两千元。
“4年前,连一亩地收入1万元,都是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张美清回忆起2014年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的辛酸场景,村集体欠债70多万元,全村没有一条硬化路。在召开的村民大会上,他提出要让村民们每亩地收入达到1万元时,村民不敢相信,竟说“不用这么多,能有五千块钱就很好了”。
“我们村真是穷怕了!”张美清感慨道。
蝶变发生在南张洛村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起“洛美春田园综合体”之后。2016年7月,南张洛村成立了果蔬合作社,村民入股,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在村西头建立起洛美春生态庄园,发展休闲农业。
在这个占地600亩的庄园里,建有22个大棚的蔬果大棚采摘区、100多亩的金秋红蜜桃园、1300平方米的生态餐厅,以及古色古香的会议、休息区,造型独特的儿童乐园,环境优美的老年服务中心、垂钓体验区等,成为一个配套齐全的田园综合体,每逢节假日吸引着大量市民前来休闲娱乐、体验田园生活。
“大棚草莓从去年11月底开始采摘,到现在进入尾声,露天草莓又接上茬了,等再过一个月哈密瓜也就熟了,紧接着是火龙果、蜜桃……”张美清介绍,仅仅靠着水果采摘销售一项,庄园早已实现了以往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仅6亩地的6个大棚草莓,已经带来了18万元的收入,再加上餐饮、旅游收入等,一亩地一年的收益保守估计也能达到三四万元。
成功后的洛美春生态庄园变成了南张洛村的致富示范园,村民们在这里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找到了致富的门路,从最初对入股合作社的观望,发展到现在入股29户、成员35人……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如今的南张洛村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由欠债73.98万元,到现在的年入26万元;村内六条大街和两条出村路全部经过了硬化,面积达到1.6万多平方米;排水沟渠进行了拓宽修整,丰水年份也不再无处下脚……慢慢地,来村里贩卖杂货的商贩都多了起来。
南张洛村的蝶变,也成了峡山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除了洛美春田园综合体外,仅去年一年,该区就新增家庭农场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