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三农 > 正文

关注地方畜禽品种减少 用好“活化石” 产业开发 育种创新有“钱”景

面对地方畜禽品种减少的种种困难,有一些地方的眼光不再局限于保种场,不再安于“活化石”的保护现状,而是闯出了一个更大的市场,通过开发利用从而实现更好的保护。

在皖西白鹅的中心产区六安市,当地依托皖西白鹅的品种资源通过对品种的提纯复壮、人工孵化,鹅肉及羽毛制品开发推出白鹅系列深加工产品,鹅肝年产值五亿元,羽绒服、羽绒被、羽绒扇更是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出口羽绒占全国份额的30%。皖西白鹅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当地养殖白鹅的积极性,2017年当地饲养量13200万只,年增长5%。

皖西白鹅产业化发展实现了以用促保,而在北京市密云区的北京油鸡育种厂,专家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及智能育种技术平台建立并选育专门化品系七个,年产值超过一亿元。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部分地方品种优良特性的开发利用大都停留在初级阶段,优质优价的机制尚未形成,下一步要在开发利用上做足文章,统筹规划一批经济效益良好种质特性优异的地方品种有序推进开发利用。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