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不被持续恶化相继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众多法规明确了作为执法主体的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肩负起铁腕治污职责。就在全国上下同时掀起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之际,江苏省提出“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口号,同时,一个代号“263”的行动计划在江苏成为热词,“263”即为“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简称“263”专项行动)。
但是,专项行动下也有漏网之鱼。据江苏沭阳扎下镇村民反映,沭阳县化工园区一些化工企业与环保监察玩起了“躲猫猫”。化工企业仍然驻扎在园区,但企业厂牌却早就取下。他们白天休息,夜间偷偷生产。在生产过程排放出刺鼻的气体,又臭又熏眼,严重污染了周围大气,给当地村民生存带来隐患。为核实此情况,记者进行为期两周的明查暗访。
村民爆料
无牌企业 夜间偷偷生产
(当地村民直指沭阳同盛科技有限公司夜间偷偷生产)
江苏省沭阳县化工园区位于扎下镇镜内,205国道和324、326、245省道穿境而过。据村民王先生向记者介绍,沭阳县化工园区已经几易其名,现在改为沭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沭阳花木大世界,改名的目的也是为了应付环保监察。园区内长江化工、金凯化工、同盛科技、东大复合等厂都把厂牌拿掉了,白天不生产,一到深夜就开动机器生产,而一生产就会排放刺鼻气体污染环境。‘前年我们这边一家叫双良医药原料有限公司发生火灾,当时现场浓烟滚滚,气味刺鼻,媒体也曝光了,但事件一平息,化工企业又死灰复燃,变成现在这样偷头生产,我们的生存安全一点也得不到保障。’”
那么这些企业真的在夜间偷偷生产吗?1月1日夜间,记者蹲守发现,沭阳同盛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有灯亮和机器声,时不时还有工人进出,行动都十分谨慎。同盛科技对面的东大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有运输车辆进出,而且现场有一阵阵白烟冒出,时有刺耳的噪音、刺鼻的怪味让人难以忍受。
次日,记者经多方渠道,联系上一位知情人朱先生,他告诉记者:“这个园区中几个厂,政府极早就不让生产,现在就是工厂和环保玩捉迷藏,你来我停你走我产的状况。这几家工厂中,同盛科技危险系数最大,虽然是夜间偷产,却产销两旺。”
(沭阳同盛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增值锐票据)
同盛科技
产品剧毒 销往省内外
根据知情人提供的信息,记者对同盛科技进行了重点调查。工商信息显示,沭阳同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注册资本为五千万人民币,公司主要生产二氟溴乙酸乙酯、吉西他滨中间体,经营范围为化工新产品研发;二氟溴乙酸乙酯生产、销售;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除外)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专业从事医药中间体等化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科技先导型股份制企业。
二氟溴乙酸乙酯主要来源于溴素、沸氯乙稀、发烟硫酸和浓硫酸等反应下生成,主用运用于医药、农药中间体。还可以用来制造军用毒气。此产品遇明火、高热、氧化剂可燃; 受热分解或与水反应产生有毒溴化物气体。
据知情人提供的票据显示,目前同盛科技产品省外销往河北正朗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朗华制药有限公司,省内有江苏尚莱特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八巨药业等。其中5、6、7三个月销往江苏八巨药业16吨,计人民币3328000元,江苏尚特化工2017年11月21号开票13张,9.854吨,计人民币2202369元,仅这两家企业合计5530369元。
为核实这些票据的真实性,记者辗转三地税务部门核实,经税务部门证实这些票据情况属实,并允许记者拍摄了其中三张。
(曾被媒体曝光沭阳扎下镇化工厂火灾事故)
263专项行动
何时走进沭阳扎下镇
就在记者调查结束时,扎下镇村民冯先生拦住记者的车,向记者哭诉道:“去年灌南堆沟港镇化工园区聚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爆炸,导致多人死伤,我们还没有从化工厂爆炸的阴霾中走出,现在这些工厂为了利润不顾我们百姓死活,政府相关部门,只是不断的改换园区名称(沭阳县化工园区到沭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及沭阳花木大世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工厂由于机器都在,就像现在这样白天静悄悄,晚上偷着生产。省里的‘263专项行动’什么时候才能到我们这里啊?”
不是尾声的尾声
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人民群众对此深有体会。然而,迈进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只有在经济利益有保证的情况下,企业才会治污,而一旦两者发生矛盾,企业首选的还是经济效益,就会用偷排偷产来应付。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地理顺体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督查力度,出重拳整治。而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敢想像,这样的快速发展会给后代留下什么?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