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来凤首站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南剧探秘凤舞恩施三下乡实践团队
结合“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部署,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在会计学院的指导和支持下,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南剧探秘凤舞恩施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南剧调研实践活动,恩施南剧极具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次实践,意在追溯南剧的历史渊源、品鉴南剧的艺术魅力、访问南剧的传承艺人、宣传南剧的文化内涵、探寻南剧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有效途径。
7月8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古韵新声南剧调研团团长、副团长及骨干团队成员到达恩施市来凤县,深入来风县,对南剧的现状、发展及传播等作深入的了解。在当天实践团队队长与来风县文旅局和南剧团团长取得联系,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偶然得知湖北省文联组织的摄影家画家将于7月9日抵达来风县杨梅古寨进行拍摄,于是第二天团队前往杨梅古寨,与李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团队全体成员有幸亲临现场,观赏南剧独特魅力并与南剧成员合照。
图1 实践团与南剧成员进行合照(黄诗怡摄)
图2 南剧《穆柯寨》(曾杨摄)
团队在来凤县城进行问卷调查,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为与南剧传习所所长的交流进行数据收集支撑。与下午前往来凤县南剧传习所与所长(储永光)进行长达两小时的深入交流。并寄语学生,当代年轻人要深入学习一件事情不要将其当成简单的任务进行,要深入喜爱。
图3 团队成员与南剧团团长(储永光)进行会议(吴忻妤摄)
随后,团队前往来凤民族博物馆,进行实际考察,深入了解了来凤县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文明曙光到近现代的繁荣变迁,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故事与传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成员在博物馆中详细了解了革命英雄张富清的生平事迹,他的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成为了她们此次参观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来凤县深入挖掘整理张富清初心故事,编撰出版传记文学《党的好战士:张富清》等作品,作为党性教育地方特色教材,用非遗地方剧种还原英雄本色,组织编创南剧《本色》,着力讲好英雄故事,传承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还原英雄本色,让党员干部汲取精神力量,让文艺精品传递榜样力量。
在参观完民族博物馆后,团队成员来到了县图书馆,各成员在图书馆内搜集和整理关于来凤县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通过翻阅地方志、历史档案及相关书籍,着重了解了南剧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通过查阅戏曲研究专著、剧本集及演出资料,深入了解了南剧的起源、发展、艺术特色以及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情况。南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目内容,成为了来凤县乃至整个地区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4 团队成员在来凤县民族博物馆参观(当地工作人员摄)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还一同来到了南剧大舞台,与来凤的市民朋友们共同观看了精彩纷呈的南剧演出。舞台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华丽的服饰以及悠扬的唱腔,仿佛将成员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艺术世界。南剧那独特的风采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心底,给她们留下了极为深刻且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场演出不仅让成员对南剧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成员传承和弘扬南剧文化的决心。
图5 团队成员观看演出(黄诗怡摄)
图6 团队成员与南剧团团长(储永光)进行合照(黄诗怡摄)
经过此次意义非凡的三下乡活动,成员们得以深入探索并全面了解了南剧这一地方戏曲的精髓与魅力。尽管南剧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逐渐被遗忘,但南剧团的艺术家们却依然坚守着这份古老的艺术,用他们的热情与执着,为南剧的传承默默奉献。团队成员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剧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贡献自己的独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