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垃圾分类作为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调研乡村垃圾分类状况,2024年7月4日,三江学院东山校区“垃圾分类 共绘生态蓝图”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深入淮安区石塘镇多个村落,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
“垃圾分类 共绘生态蓝图”实践队
指导老师
刘盆美
成员名单
陈勇旭 黄婷婷 黄灿 蔡安奕
周嘉仪 渠欣茹 孙艾迪
环保入乡村,理念树心头
志愿者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早早来到了石塘镇。他们与当地村委会紧密合作,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在邱家村、彭阳村、鹅钱村等村落,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地向村民们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村民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倾听民意集建议,互动宣传显成效
为更好吸引村民们的参与,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互动环节。在有奖竞猜、互动问答等趣味活动中,村民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而欢快。通过这些活动,村民们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对于改善乡村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在宣传过程中,志愿者们还认真倾听了村民们对于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村民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和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实践活动获赞誉,青春力量献环保
志愿者赴淮安区石塘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活动期间,志愿者们不仅在村庄各处张贴了生动的环保海报,还通过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向村民们普及环保知识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朋友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也为推动农村地区的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村民们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经常举办,共同为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贡献力量。
三江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受益匪浅。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更加坚定了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自己青春力量的决心。未来,他们将继续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乡村垃圾分类工作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随着乡村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环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宜居,绿色乡村的梦想也将逐步变为现实。
实践感悟深,环保志更坚
七月盛夏,绿树成荫,我步入乡村,目睹垃圾随意堆放之景,深切体会到垃圾分类的紧迫与重要。这不仅是环保之需,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通过宣传与实践,我认识到垃圾分类能显著减轻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我们小组分工协作,热情投入,制作宣传材料,现场讲解互动,与村民深入交流,学会了高效传递信息。我们采用分发宣传册、专题讲座、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传授垃圾分类知识,力求语言简明,通俗易懂。实地宣传让村民直观感受垃圾分类,我们不仅教授理论,更邀请村民参与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分类流程和细节的理解,有效促进了乡村垃圾分类实践。此次活动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肩负为社会贡献的责任和使命。垃圾分类不应只是个人行为,而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期望通过不懈努力,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黄婷婷
7月6日,我有幸参与了垃圾分类的下乡宣传活动,走进美丽的淮安市。此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政策要求,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每个公民对环境的责任感。在淮安乡村,我们发放宣传册、举办互动讲座、设置分类示范点,向村民们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村民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反馈,彰显了他们对环保的渴望与行动力。尤其看到小朋友们认真学习分类,家长们耐心指导,这种代代相传的环保精神,让人倍感温暖和希望。此次活动让我认识到,推广垃圾分类需从教育入手,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完善的分类设施和便捷的回收系统是推动其落地的关键。只有当人人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我们的乡村才能更加美丽,环境才能持续改善。总之,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我的环保意识,也让我看到了乡村环保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相信只要共同努力,垃圾分类将成为乡村的亮丽风景线,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绿色、健康的地球。
——孙艾迪
七月,骄阳似火,我有幸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垃圾分类“三下乡”活动。这段经历犹如夏日里的一缕清风,为我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感悟和思考。活动期间,我们先是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垃圾分类的现状。随后,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包括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向当地居民普及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大家各展所长,共同策划活动、准备资料、解决难题。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协作,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它绝非仅仅将垃圾简单分类那么肤浅,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垃圾分类规则,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嘉仪
7月初,我在淮安乡村进行了一次垃圾分类调查,深切感受到乡村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城市相比,乡村垃圾分类虽起步较晚,但潜力巨大。调查中发现,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不一,部分已能自觉分类,部分则了解甚少。这使我认识到,加强宣传与教育,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是推动乡村垃圾分类的关键。同时,我也看到乡村垃圾分类面临的挑战,如设施不完善、收集和处理体系缺失等。然而,这些挑战促使我深入思考适合乡村实际的垃圾分类模式和方法。我坚信,只要政府、社会和村民共同努力,乡村垃圾分类定能取得显著成效。政府需加大投入和支持,制定可行政策;社会需积极参与,为乡村环保贡献力量;村民需自觉遵守规定,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共同推动乡村垃圾分类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蔡安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深知垃圾分类对于改善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此行,我们走进淮安市多个乡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许多乡村并没有将垃圾分类落实到位,究其原因,村民意识不到位,基础设施尚不齐全等,亟待改善。我们团队分工明确,我们首先通过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向村民们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我们还进行了实地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入村民家中,一对一地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通过此次活动,村民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得到了提高。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环保志愿者,我们肩负着宣传环保理念、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任。同时,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环保事业的一份子,激发了社会责任感。
——黄灿
七月淮安之行,我投身于垃圾分类的志愿活动,这是一次深刻而意义非凡的体验。我们致力于唤醒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生活常态。在这片自然风光与垃圾问题并存的土地上,我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不仅是村民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担当。我们走进乡村,耐心讲解,亲身示范,努力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村民们从最初的不解到后来的积极参与,这一转变让我深感欣慰。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改变的力量,也明白了环保事业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积累。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也让我更加坚信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期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加入到环保行列中,共同为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携手努力,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地球因我们的行动而更加美好。
——渠欣茹
(文字:陈勇旭 图片:黄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