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日前在上海“第四届长三角城市品牌发展论坛”上,提出“县级城市只有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形成不可替代的‘错位’优势,彰显持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陈卫红对经营城市有着她独到的见解,她说,城市品牌蕴含着城市的个性和价值观。当下,东台立足基础优势,着眼未来趋势,既着力解决城市发展动能转换的问题,又瞄准城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致力于打造“以智慧、绿色为特质的江苏沿海现代化城市”。
清代魏源《默觚上·学篇十》述:“钟磬之器愈厚者,则声愈从容;薄者反是。”钟磬其壁浑厚,无论敲的人用力如何,皆能保持住其本真的音色,发出雄浑悠远、从容典雅的声音。“器铭原理”映照着东台“智慧”、“绿色”城市品牌的厚如钟磬,磨砺奋进。
“智慧”和“绿色”,是陈卫红给东台城市定义的品牌要素。“智慧”和“绿色”这一要素在东台籍乡友、营销专家袁清博士看来,一个城市品牌是指城市主政者依据城市要素禀赋、历史文化沉淀、产业优势等差异化品牌要素,培育的公众“心智资源”。其城市的品牌核心价值不仅反映了这座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竞争存在的理由,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这个城市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带来最大的利益。塑造城市品牌,讲好城市品牌故事,传播城市品牌理念,助推招商引资,推动城市转型,提升产业量级。
袁清说:东台从“创新引领,生态优美,幸福小康”,到新时代东台的“五个新实践”,再到今天“智慧”和“绿色”城市品牌内核的提炼,一脉相承,互为感通。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有着共同的理念品格。它体现了东台市委一班人认识社会、经济的运动过程,基于系统思维,并把握其发展规律,体现了经营城市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智慧。
论坛上,陈卫红书记谈到,东台城市品牌的“智慧”,对应的是城市的创新生态,在“产业智能化、服务不见面、生活大数据”三方面形成突破。而“绿色”,对应的是城市的自然生态,体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陈卫红看来,优美纯净的自然生态,就是东台最大的“金字招牌”,也是核心竞争优势。
身在北京袁清的“隔空对话”中,袁清说,东台城市品牌的“智慧”,有涵盖技术发展,更涵养经济社会发展。强调的不仅仅是互联网、物联网、脑联网等类脑融合的“万物互联”,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新工业革命、知识社会创新城市建设,寻求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系统环境特征、新要素的变化和边界条件的反馈”的方法论。
袁清继续说,东台的“绿色”,有其既有的自然生态的禀赋条件,更有绿色厚植出的“建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学”思考。“绿色”,体现出集约内涵式的“经济学”,有着崇尚“文化学”的健康、平等、协调、共享、共存的多种文化的互补与渗透,反应出调节自然-技术-社会关系“社会学”的原理,有着人与自然合谐生态伦理的天人合一的哲学底蕴。
东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陈卫红介绍,突出“高轻新智绿”导向,东台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风光渔”立体开发模式为全国首创,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半壁江山。同时,积极运用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智能制造异军突起,智能化、互联网化成为东台经济转型的强烈音符,为地方发展输入强劲动力。
东台的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论断,践行着总书记的“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要求,也同样符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的“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要从新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规律、技术变化趋势、主要矛盾变化等方面来审视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底线意识、强化系统思维”的要求。
东台“高轻新智绿”的“智慧”、“绿色”城市品牌内核,袁清的对话,还从“美学经济”层面解读了内核的时代精涵。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强富美高”的总要求。无论是“把人民对美好生的向往当成奋斗目标”,“美丽中国”建设,还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建设,其中我们方能看出“美”正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发动机。
“东台城市品牌的‘智慧’、‘绿色’,很好地将创新生态美学与自然生态美学融合在一起,互为动因,共融共生。经济中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质量的发展,需要用‘美学经济’的思维,去盘活自然经济与人文经济的融通。陈书记所说的‘生态绿”+‘海洋蓝’正是这一融通的最好注释。”袁清如是说。
“美学经济”视域下,袁清以为东台的“智慧”,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是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万物互联”的新经济下,构建新的关系和新的意义。以创新思维破除利益藩篱和解除固有联结,活化存量资源,缔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美学经济”是人的生命过程、生命经验生活质量与自然的,整体发展的。东台城市品牌的“绿色”内核,很好地体现了十九大报告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这一要求。
此外,袁清还对缔造东台城市品牌的功能维度、创新维度、哲学维度、公益维度、史学维度、美学维度、道德维度、智力维度,提出了他的中肯意见。他强调坚守城市品牌的价值观王道,改变传统城市品牌建设仅仅与公众、消费者的二元互动,为与社会、国家精神的共鸣。融“战略学”、“经济学”、“哲学”、“美学”、“国学”、“伦理学”于城市品牌建设之中,厚植城市品牌哲学、品牌精神,知行并进,相资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