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快速发展,在认知层面、技能层面、消费方式被不断刷新的同时,一款款APP的诞生,开始成为创造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聚焦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移动端平台,创立于浙江杭州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铜板街,格外引人注目。
自成立以来,铜板街一步步稳扎稳打,不断打磨,深耕移动端。自2013年初上线,铜板街移动端至今已完成了50余个版本的更新迭代。每一次的产品迭代,铜板街APP都以客户体验为基准。在2014年交易额屡创新高的同时,铜板街APP的迭代方向也开始调整。自2015年以来,铜板街针对基础(核心)功能的调整/新增越来越少,大部分的迭代围绕原有功能的优化、运营策略的优化调整与完善。
不了解历史就不了解现在,不了解现在就不了解未来。时至今日,人们仍在疑惑:通过互联网方式提供金融信息服务,为什么会在2013年爆发?那一年,中国有手机网民达4.6亿人,占总体网民的78.5%,其中80%的人们都使用智能手机。铜板街创始人、董事长何俊敏锐地意识到:手机是一个新的市场,人群覆盖与PC端有所不同。
时至今日,对何俊而言,这一幕仍然印象深刻。铜板街与数米基金、国华人寿、弘康人寿、合众人寿等5家金融机构合作,在100种产品中挑选了10余种产品,在2013年6月11日这一天,铜板街APP具有交易功能的版本上线了。此前的1.0版本,属“查询版”,用户可查询到各类金融消费产品,了解最新资讯,包括产品名称、预期年化收益率等信息。
在汗水和奋进中诞生的2.0版的铜板街APP,却要面临“巨大压力”。两天后的6月13日,余额宝上线了。对一家创业公司而言,行业巨擘的抢滩,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但也正是在这种高压之下,何俊带领团队迅速转变方向,不断摸索,实行差异化竞争。在2013年年底,铜板街开始接触小微金融资产。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储备期,明年会迎来蓬勃发展的上升期。”自那时起,何俊就洞察到了这个时代的机遇——余额宝掀起了第一波热潮,2013年下半年,微信支付引领第二波热潮,而第三波热潮将由移动金融服务客户端掀起。
移动端金融信息服务经历了2013年的爆发式增长,在2014年更是受到全民关注,毫无悬念地成为当时最热话题之一。2014年1月8日下午,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工信部、国信办、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上,不满1岁的铜板街APP凭借其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从一百多件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13中国互联网优秀创新产品奖”。
2014年6月,铜板街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10月达到50亿。从2015年起,平台进入了快车道——2015年2月累计交易金额突破百亿,7月200亿,11月则突破了500亿。铜板街APP凭借强大的服务体系,便捷的金融信息服务体验,日益成为金融消费者口中的“香饽饽”。
在属于金融消费者的科技时代,“低调、稳健、高效、智能”日益成为铜板街的代名词。2016年,铜板街APP 6.0版本开启智能推荐功能,AI技术、人脸识别、大数据的应用,让客户体验再次升级;经过两年的打磨和雕琢,2018年铜板街APP 7.0版本信息披露更全面,引导流程大幅优化,精准匹配客户需求;推出的“智能金融服务体系”,意味着金融科技应用的进一步升级。
人们对于一家公司的长期价值,往往会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高速增长,二是自我迭代。在迅速迭代的科技时代,铜板街将继续深耕金融科技,继续完善移动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