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产业互联网”成为热词。“智能+”这一概念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产业互联网”这一说法虽然还比较新,其本质其实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到来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变革,是互联网行业沿着价值链从消费领域向更上游的生产领域的延伸。而“智能+”概念的提出,则预示着未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将会围绕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流量为王”相比,“产业互联网”时代将会创造出不限于流量的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对于一些没有能够抓住“消费互联网”时代红利的传统企业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与机遇。
据悉,目前包括腾讯、阿里等“消费互联网”巨头,以及集商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商网86Links”)等后起之秀都早已开始了在“产业互联网”方向上的布局。
布局全新赛道,从切实的为企业和园区解决问题开始
集商网86Links是“产业互联网”领域非常有代表性的企业。成立三年来,集商网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全球企业和园区提供专业性服务,积累了大量优质的企业和园区客户。
在此过程中,集商网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行业的企业,明明具有很强的研发、生产能力,却因为不够互联网化,无法有效的拓展市场;一些有资源和优惠政策的产业园区,因为不够互联网化,无法打响自己的品牌,自然无法让更多优秀的企业知悉。
这些横亘在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园区之间的问题,成为了集商网创业之初最大的机遇。通过建立86Links平台,整合各方资源,集商网先后开发出基于全球的园区库、企业库和项目库等相关产品。企业可以通过86Links网站自行匹配可入驻的园区、可获得的扶持政策、可合作的伙伴、可参与的靠谱项目;园区也可以通过86Links平台提供的园区展馆服务,更好的展示自己,从而寻求更多的企业入驻。
由问题衍生出解决方案,形成基于产业链的平台生态
通过86Links平台上的应用和服务解决企业和园区商机匹配问题是一个起点。对于集商网来说,平台也意味着生态。不同的企业和园区的诉求往往不尽相同,如果都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去为他们解决问题,虽然能够更为尽心的服务好客户,却无疑是低效的,也无法真正的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优势。
面对”产业互联网”平台与“消费互联通”平台相比更为复杂的生态模式,集商网从产业链的角度把企业和园区的需求进行细分,打造出标准化的案例模板,让用户在产业链的维度上自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服务。比如有招商需求的园区,可以进入企业库,寻找相关产业链中上下游的企业信息;有入驻园区和投资需求的企业,则可以进入园区库,根据地域、分布、产业等相关维度找到合适园区。
所谓“智能+”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精细化应用
企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立三年来,集商网通过为客户服务“发现问题”,开发数字化产品“解决问题”,逐渐摸索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模式。
而从“互联网+”到“智能+”,对集商网来说,其实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平台生态领域进一步的精细化应用。举个例子,一家实体企业来到86Links平台,想要找到可以入驻的园区,也想找到产业链上下游可以合作的伙伴。但是光找到还不行!86Links平台的企业库和园区库目前已经有多达了8000万+企业和2万+园区的相关数据。如何判断这些园区和企业是否靠谱?未来前景是否可期?唯有通过大数据不断搜集该企业和园区不同维度的数据,再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最后建立起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模型,以打分和测评的形式反馈给用户,实现数据与实体企业之间的无缝链接。
而这也正是“智能+”和“产业互联网”真正的价值所在,基于数据链接,帮助企业和用户做出基于产业链上的规划和判断,最终作用于有效的生产实践当中,这是实现“智能化”生产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通过三年的布局,集商网现在已经初步的打造出了“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雏形,在同一赛道的企业当中处于领先优势。当然,属于“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刚刚开启,大家都在摸石头过河。如何从拥挤的赛道中真正脱颖而出,集商网还需从政策和产品等各个维度进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