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企业 > 正文

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49.4 重返收缩区间

据财新消息,7月1日公布的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9.4,低于5月0.8个百分点,四个月来首次落于荣枯分界线以下,显示中国制造业景气度明显下降。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制造业PMI录得6月制造业PMI录得49.4,与上月持平。

在中美贸易摩擦未见缓和的背景下,新订单总量和新出口订单皆有所下滑。其中,新订单总量出现今年以来第二次收缩,但幅度尚属温和;而在5月刚恢复增长的新出口订单则重现下降。

6月中国制造业产出也结束了此前连续四个月的增长态势,重现下降,不过收缩幅度不大。分类数据显示,消费类是6月惟一录得产出增长的类别。

6月制造业用工规模也继续收缩,收缩幅度与前两月相近。据反映,在员工自愿离职后,厂商并没有填补空缺。这加剧了制造商的产能压力,6月积压工作量继续上升,但整体积压程度仍属小幅,与前两月大致相近。

由于新订单总量下降、生产下滑,6月厂商小幅减少采购量,未能延续上月的扩张趋势,采购库存则出现上升。由于产量下降,为交付新订单,厂商增加动用现有库存,导致成品库存进一步下降。

6月制造业平均投入成本涨幅创下七个月新高,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打破5月的持平状态。

延伸阅读:

财新PMI分析|制造业微幅扩张 就业状况值得关注

【财新网】(记者 于海荣)2019年5月,中国制造业仍然维持微幅扩张走势。

6月3日公布的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0.2,与4月持平,连续三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这一走势与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制造业PMI录得49.4,低于4月0.7个百分点,时隔两个月再度落入收缩区间。

两个制造业PMI的分项指数,也存在一定差异。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在新出口订单指数再度升至扩张区间的带动下,新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小幅攀升,就业指数在收缩区间微升,原材料库存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在扩张区间上升;统计局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下降2.7个百分点,拖累新订单指数落入收缩区间,就业指数在收缩区间持续下降,已降至2009年3月以来最低,原材料库存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也出现下滑。

相同的是,两个制造业PMI中,两个生产指数、经营预期指数均在扩张区间放缓,产成品库存指数在收缩区间下降,两个出厂价格也均放缓,且低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显示未来制造业盈利状况不容乐观。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5月中国制造业内外需求良好,价格水平稳定,但企业家信心在走弱,企业库存仍处于低位。中美冲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率先体现在信心上,中国最好的应对之策,应是通过有力的改革、适时的调控,来稳定和提振企业、居民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随着增值税降税率前企业加紧备货等短期因素消失,4月中国主要经济数据均出现回落,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落尤为明显。从高频数据看,5月工业生产仍然低迷,难见大起色,特别是5月初中美贸易摩擦情势陡然恶化,对出口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这一变化突如其来,事先并未预料到,其后续影响值得关注。

从PMI来看,企业预期已经明显恶化,尤其是小企业状况恶化尤为明显。而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未来就业状况或将承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5月22日成立了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显示决策层正密切关注就业变化,政策将相机调整。

总体而言,在房地产和基建的支撑下,中国经济韧性犹存,但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下行压力有加大的可能,与经济内生动力息息相关的制造业状况不佳。除了短期必要的政策托底,对中国经济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加速推动以产权保护和要素市场化为核心一系列改革,包括打破行政性垄断、公平竞争、国资国企改革、产业政策转型、加强自主创新、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等。惟有如此,市场主体信心才能重振,中国经济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