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在今年教师节期间,我省将隆重表彰第五届“省杰出人民教师”32名、省特级教师195名。为集中展示全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集中展现新时代广大教师坚守讲台、筑梦中国的新形象新风貌,省教育厅(教育工委)新闻中心即日起推出《师范之光》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宣传省杰出人民教师、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典型,同频共振,唱响师德好声音。
杨东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1980年出生的杨东强,从教经历说起来有些传奇——1999年,杨东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漳州南靖的农村小学教书,后来辞职到厦门民办学校当老师,2008年通过教师招考考入厦门实验小学,从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总务主任,一直做到校长助理、副校长。
现在看来,杨东强惊人成长速度的秘密之一在于,他从不自暴自弃,总是朝前看。在农村小学任教时,杨东强手写了几十本教案,把六年级总复习的课程编成小册子,还自创“考试题型大纲”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学生比照,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使他的教学成绩始终保持全县第一。
2008年,杨东强参加教师招考,被厦门实验小学录用,这让他有了更大的平台。数学令不少人心生畏惧,但杨东强却拥有很多法宝。颇为神奇的是,他在教授二年级至四年级时不留数学作业,学习任务都在课堂上完成。“在接手班级时就要规划好数学学习路径,这样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老师太忙了,没时间做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太难了,提出课题难,写研究报告难,出创新成果更难”……不少一线教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杨东强却不这么认为。
杨东强每年听的研讨课都接近百节,平日里他喜欢结合实际工作思考“怎样教更符合课改精神”“要和大家交流什么更有价值”“怎样建构学习共同体,和同伴们共同成长进步”等等,始终坚持教学和教科研同步的工作状态。
杨东强在2018年首届PDC教育国际联盟学术论坛上介绍学校课程建设经验
有一次,杨东强听一节语文课。在讲到长征时,老师谈到当红军由于粮食短缺,把皮带解下来煮着吃时,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那红军的裤子不是要掉下来了吗?用什么来系裤子?”
对于这名学生的疑问,杨东强产生了好奇。课后他问这名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提问”,学生回答说,“老师,我是已经把自己当成红军了!”
在后来的讨论课会议上,杨东强和老师们共同研讨,引发出“学生真正走进角色的阅读是什么样的表现”“教师如何向学生学习”等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为一名年轻的校级领导,杨东强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创新教师的培养思路。在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厦门市第四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时,他借助自己参加首届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经历,抓细抓实校本培训,陆续组织三轮教师技能集训,搭平台、请专家、促实战,把珍藏的教学经验和材料与大家分享。辛苦的付出也取得了回报,厦门实验小学以全新阵容参赛,九名选手全部获奖,其中三人获得一等奖。
杨东强每年都担任本校的一级导师和集美分校师徒结对的导师,还曾赴新疆吉木莎尔县为全体小学数学教师作培训,自费到霞浦农村小学指导一线教师、帮助他们备课做研究等。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杨东强表示,教师的使命将促使他带着更多的人深耕教育,“我将坚定教育初心,坚守教育理想,不负青春不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