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文件、工位电脑、茶水报纸......”,入编3年有余,事务颇多,有学习、有成就,却也繁杂,磨人心性。今天的报纸有些不同——导氮教育获新东方数亿元投资的消息跃然纸上,我习惯性的把手伸向茶杯,倏地看见杯壁上倒映出26岁的自己的手——这应该是抓向可乐的手和年纪。在导氮备考学习的日子一幕幕的出现在脑海中,导氮教育创始人陈道老师那句“人入江湖,易在起落沉浮,白发早入心房;难在初心不忘,犹记彼时少年郎!”终是让人意难平!
教育情怀——源于特有的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工作者,我深刻的清楚中国的教育行业“怕什么”和“敬什么”,中国教育的“怕”和“敬”是矛盾且统一的——读书人,或者叫做掌握知识的并具有传授职责的人。
怕“本是后山人,偶作堂前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待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的酸文假儒;
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的横渠圣子。
这个矛盾的核心点其实在于中庸这个词,或者叫做知行合一,或者叫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备考阶段我横向对比过很多家教育机构,导氮的教学理念称不上特别高级的学术性知识,很多人戏称导氮的教学理念有些“简单粗暴”,但其实我更愿意称之为“合适”。
工作多年,我见过山巅的教育学家,也见过山谷的后来者,而这些人的高度和你我其实无关,我们更多要思考的是我们在山的哪里,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暂时难以企及的“山顶日出”还是恰好合脚的“登山靴”。
教育情怀——源于“后上岸时期”的老师
匪患的横行不在江湖,而在庙堂;政令的制定不在庙堂,而在民间。
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学会一个道理:评价一个老师的合格与否,在课堂之内;而评价一个老师的优秀与否,在职责之外!
在导氮课堂之内的学习,我不在去提,因为“教会我”是导氮老师的职责,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兑换行为。让我们把目光放在课堂之外:
第一件事:考试场景的写作其实和工作场景的写作是有区别的,2018年6月,我莫名其妙的“被参加”了本市的一次比赛,当时我的写作水平可以说仅能通过公务员考试,对于此次比赛其实我更倾向于重在参与,可是导氮给了我第一个惊喜:当时的写作老师知道这件事后连续辅导了我一周,从选题到字句都细心的帮我解惑。那次比赛我获得了第二名,——这是一个入编三个月的菜鸟的第一次光亮。后来我问老师,为什么课堂上没教给我这个,她笑着说:那个时候你要的是通过考试。
第二件事:这是一个所有体制内工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一件绝对正确的事,到底要不要做?做了是坚守职责,但也会拒绝一些人,他们是你的同事或领导。在我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导氮的老师给了我第二次惊喜——虽然这个惊喜是在两个月后,厅里的领导点名表扬了我的时候,我才知道它是惊喜。当时导氮的老师只告诉了我一句话,便让我自己选择,他说:他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写在结尾
合上报纸,有三个念头:
一:祝愿这个让我感受到“教育情怀”的导氮,能一路“捣蛋”,用它的激情、咆哮、温暖、专业带给教育行业更多的惊喜,新东方的融资是个开端,我相信这个有温度的机构真的“敢叫日月换新天”!
二:教育工作,是我热爱的工作,是我的职责,是国家延续的根本,是亿万颗如我这般“小小星火”的初心。
三:下班以后,狂喝一罐可乐,犹做彼时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