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香飘万里。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香包大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香包产品,琳琅满目,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搭上“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快车,如今这小小的香包成为了当地群众致富的好产业,村民们用灵巧的双手织就着富裕,织就着幸福。
香包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由来已久,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徐州市税务局紧盯当地香包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税收宣传辅导,多措并举抓实抓细税费优惠政策的落地生根。减税费与优服务双管齐下,让普普通通的“小”香包绣出了富民的“大”产业。
初春时节的贾汪区潘安湖,时光正好,春意正浓,花香拂过。清明小长假期间,潘安湖风景区内游人如织。中国非遗传承人王秀英老人的香包店里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上门送政策送服务的贾汪区税务局“税小旺”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志愿者服务团队和大家开心地聊起减税降费最新政策,你一言,我一语,减税降费的利好政策,让村民们获得感满满。
“我缝香包也算缝一辈子了,从十几岁开始,一直缝到现在。得益于国家好的减税降费政策和税务部门的优质服务,香包店生意越来越好。负担减轻了,利润增加了,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就妥妥地上涨了。”80多岁的王秀英老人满脸笑容说,“在上海文博会,都夸咱香包好,活动没结束就被抢购完了,还谈了几起订单。作为一名税收宣传志愿者,我要让国家的减税降费好政策在南来北往的顾客心中落地生根。”
为帮助村民及时了解税费优惠政策,让国家的减税降费‘红包’精准落在大伙儿的口袋里,徐州市税务局在马庄村开设了“村民税校”,定期举办税法宣传讲座,辐射效应日渐显现。“讲授的知识、传授的技能、发布的信息,不仅让我们充实了脑袋,而且也充实了口袋。”老书记孟庆喜洋溢着笑容的面庞,流露出的不仅是大家对减税降费的喜悦,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庄香包的火热,带动了周边近千人就业,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了香包制作队伍。目前马庄村已经成立了10多家香包合作社,建成了马庄香包大院、香包文创综合体、香包文化产业园和香包网络销售平台等,让昔日外出打工的村民不出家门就实现了致富。现在,马庄香包年产值超千万元,带动全区村民就业数千人,香包从业者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政策辅导精准到位,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喜事。”马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德纯说:“今年起国家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国家的好政策让村民们越干越有劲。”
从70平方米“小作坊”起步,如今的马庄香包已经“火”遍大江南北,远销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来自海内外订单更是应接不暇,“小香包”真正变成了百姓致富的“金包包”。“‘小香包’”能够做成‘大产业’,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当得知我们企业订单不断增加而出现发票不足时,立即指导我们通过线上申领发票,第二天就邮递到家。减税降费有力度、有温度,政策宣传辅导及时、到位,纳税服务贴心、温馨,让我们更有信心投入到香包的生产中,带领村民在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宽。”马庄香包合作社负责人厉慧卿说。
“马庄香包,真棒真棒。”走进马庄村,亭台楼阁、青砖黛瓦,宛若世外桃源,幸福起来的村民们的欢歌笑语道出了小香包绣出美好生活的新画卷。(闫士亮 朱皓 孙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