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动态 > 正文

天净沙.梓潼——李永忠清明怀念蒲辅周先生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清明之际,清明之祭。当中华民族在这一天怀念人民的英雄的时刻,记者邀请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纪检监察实务专家、制度反腐学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李永忠一起怀念先人。

01.jpg

李永忠: 此刻,我正在怀念曾经在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也工作的一位先生蒲辅周。

李永忠: 蒲辅周,1956年参加农工民主党。1960年任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内科主任,196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65年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并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委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等职务。1975年4月29日逝世于北京。

李永忠:

     天净沙.梓潼

                               李永忠

梓潼西溪辅周,

名动京城解忧,

一代宗师泰斗。

医案知否?

长使总理泪流。

三十多年前,我到四川梓潼县挂职,相识了时任县政协副主席的蒲志孝先生,尽管他年长我12岁,但由于彼此能以心相交,由此成为几十年来很要好的朋友。后得知他是中医泰斗蒲辅周先生的儿子,每每自己或亲朋好友有病,便常常向志孝兄求医问药。

昨日,志孝兄要回故乡给父亲扫墓,专门电话予我。我因事无法回川。只好匆填元曲天净沙一首,请志孝兄在辅周老先生坟前代为祭奠。

1888年,蒲辅周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西溪沟,家中三世精医。他的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都是闻名乡里的医生。母亲何氏共育有9位子女,有4人从医,作为长兄的蒲辅周,医术与天赋最佳。但家中经济来源全靠祖辈父辈行医,不免贫寒困苦。

1956年1月,早已闻名四川的蒲辅周先生,奉命上调北京中医研究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北上之前,他专程回老家梓潼挂牌义诊三日,黎明即起,诊治到掌灯时分方止。 在家乡传为美谈。初到京城,正值京城流行乙型脑炎,死亡率很高。许多医生束手无策,陷入困境。蒲辅周辩证施治,大获神效。使许多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名动京城。

蒲先生以医术蜚声中外,被卫生部破格晋升为一等一级中医师。

蒲辅周在70岁时,在中医研究院收了高辉远,徐振盛、薛伯寿等人为弟子。这些弟子不负辅周老师教导,均成大器。

1958年,蒲辅周担任中央领导保健医师。196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4年,周总理鉴于蒲辅周年事已高看书困难,为使他更多了解国内外大事,便准备把从日本带回的半导体收音机送给先生。蒲辅周像往常一样带着诊病的用品来到了西花厅。平时诊后总理总爱与蒲辅周随便谈几句,话题大多是关心中医的发展问题。这天,总理却问他:“你给我开的药为什么特别灵?”蒲老知道,周总理是指自己患的癃闭之疾,曾让许多医生一筹莫展,被他治愈了。蒲老说:“别人把你当总理医,我把你当病人医。总理的病非医生可医,病人的病自是医生可医的”。总理听了开心地笑了。邓大姐走过来,送了两截呢子衣料给他。蒲辅周接过衣料,心里忽然涌出了一阵激动。过了一会儿,才恢复了平静。临走时,他建议周总理每天吃一个玉米面窝窝头,以增强脾胃功能。周总理连说:“好,好。”并坚持这样做了。

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们准备专门开会批斗蒲辅周,幸得周总理及时予以制止。周总理爱才惜才,为国家保护了不少有用之才,其中也包括像蒲辅周这样的“国宝”。

1971年,周总理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说:“蒲老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唯物主义的东西多了,唯心主义的东西少了。他的医学是讲辩证法的。”

蒲老先生一生简朴,从不图利,生前也不曾著书立说。1971年,周总理指示:蒲老先生“是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很好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产”。蒲老先生逝世以后,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蒲辅周医话》。日本《汉证》杂志特辑发表长文《蒲辅周医案研究》,对蒲老的评价很高。

1975年4月29日,蒲老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5月10日在八宝山公墓礼堂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聂荣臻、张鼎丞、蔡畅等人参加了追悼会。蒲老的骨灰一半安放于八宝山,一半经特批,运回老家梓潼县,安葬于丝公山。梓潼县委、县政府以政府的名义为他勒石立碑,以供后人怀念。

1986年,在蒲老逝世11周年之际,邓颖超大姐亲笔题词缅怀。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