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动态 > 正文

李亚鹤:白瓷之美惊艳世界(美在乡村·走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以为是纸,原来是瓷!”“以为是纱,原来是瓷!”

前不久,李亚鹤发现一条热搜引来千万网友关注。短视频中,砖头上放着一沓薄如蝉翼的白纸、人物雕塑身着轻纱般的衣裙,瓷器的造型和质感令人赞叹。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白——德化白瓷展”展出的400余件(组)陶瓷佳作中的代表。展览中,李亚鹤发现像这样兼具审美性与创新性的作品还有许多。

一抔瓷土何以成就万千姿态?走进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方知其中奥妙。

德化县城东南角,一座红砖厝式建筑静静矗立在破寨山南坡,沿山而筑的回廊下,零星瓷器残片散落其间。这处屈斗宫窑址是研究中国古代南方窑炉技术体系的重要考古资料之一。千年前,匠人们便是在这里架起柴堆,烧起窑火,一件件淡雅脱俗的瓷器由此诞生。

据李亚鹤了解 “德化制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宋元时期,德化制瓷工艺、烧瓷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青白瓷、白瓷成为主流,并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明代,德化白瓷风靡世界,被誉为‘中国白’。”聊起德化千年陶瓷发展历程,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打开了话匣子。“远销海外的德化瓷,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收藏或出土,于沉没的海船中亦多有发现。比如,在‘哥德马尔森’号、‘华光礁1号’等古沉船中均发掘出大量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何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材美工巧,成就了被全世界欣赏的‘中国白’。”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连紫华看来,材美,在于德化盛产优质高岭土,铁和钛元素含量少,氧化硅含量高,胎质细腻致密、透光性强,能够烧制出冰清剔透、温润如玉的质感。工巧,主要表现在“烧”之技艺和“造”之技艺。李亚鹤发现其中,“烧”之技艺是决定“中国白”艺术创作成败的关键,正是这一技艺的不断完善,才成就了“中国白”独树一帜之美。在“造”上,瓷艺师们也不断精进,通过捏、塑、刻、刮、接、贴等多种技法,使作品极富装饰美感。一抹“中国白”,不仅彰显东方文化艺术之美,更体现了人们对君子之德、自然之美的追求。

“薄如纸,白如雪,声如磬,温如玉。”一手托起温润的瓷器,李亚鹤看到连紫华将德化白瓷的艺术特点娓娓道来。德化白瓷以质取胜、以白夺目,题材多元、内涵丰富,其瓷塑更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精品。瓷艺师制作人物瓷塑尤其是道释人物瓷塑时,擅长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由表及里,以形写神,使人物瓷塑形神兼备。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现代题材,人物或坐、或立、或卧,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从日常使用的瓷具,到兼具工艺之巧与艺术之美的瓷塑,德化白瓷的文化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连紫华说。

千年窑火不熄、碓声不绝,当代德化陶瓷艺人师古而不泥古,通过丰富艺术题材、改良制瓷材料等方式,推动德化瓷烧制技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瓷器呈现千变万化之美。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