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时,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严章青却还在为了田中的作物而操劳,过了个充实的“劳动节”。严章青于福建农林大学的农学专业毕业后便投身农作物的生产、培育等相关工作,为农作物的产量提升与病虫害防治鞠躬尽瘁,如今他已是福建省著名的农艺师。
记者了解到,福建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政府重视培育有专业技能的农艺师,并定期评选杰出农艺师,但目前像严章青一样拥有新型技术的“新农人”却少之又少。同时,福建省不仅有众多农田,还十分重视农田在农作物的区域划分,如“仙游县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技术服务采购项目”便为地方的农业发展增添了更多的科学依据。而严章青则作为其中一位权威农艺评审专家为该项目提供专业的建议,为水稻培育功能区的科学划分提供了巨大帮助。
“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切实防止耕地‘非粮化’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严章青评价道,该项目的评审是保证福建省地方粮食安全的必要环节。专注于农业生产多年,严章青对福建省仙游县的每一寸农地都了如指掌。严章青告诉记者,“福建省有许多较为特殊的农田,如锈水田、冷烂田、旱地,这些农田可以用于黑米等高抗性特种专用米的培育试验,利于为我省优质稻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
该项目通过举办各种投标、技术服务采购等形式,发挥政府对地方农作物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使仙游县水稻种植技术队伍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在政府的支持和专业能力的加持下,由严章青等一众权威农艺师对地方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技术服务采购项目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调查数据以及相当专业的评定建议,现在已帮助多个培育区划定生产区,带动多个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辐射带动种植户1000多户。其中项目的评定专家团列出以下水稻培育功能区的划定标准:已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土壤较为肥沃,耕地质量等级在五等以上的水田,近年来基本种植水稻的田块;相对集中连片,原则上平原地区连片水田面积不低于300亩,丘陵地区连片水田面积不低于30亩;农田水利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灌溉条件较好,排灌能力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生态环境良好,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周边涉及农业生产的河道水系通畅、灌溉条件保障、交通相对便利,农用输电线路等设施能满足生产需求,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符合生产质量安全要求的田块等。福建省仙游县践行着专家团的评定建议,积极推动地方水稻培育功能区的科学划定,并促进地方水稻生产基地的快速建成,这些举措切切实实的提高了当年水稻农户的整体收入。“从水稻销量看,种植户数量、种植规模都在增加,这说明更多老百姓在水稻种植上挣到钱了。”严章青说。
除此之外,严章青作为评定团的资深专家,特别指出要明确部门分工,除了要划定清晰的水稻培育区域,粮食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指导,引导企业优先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粮农民签订粮食收购订单,其他部门则要积极支持水稻功能区划定与建设。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地方水稻培育领域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严章青这样的“新农人”们的带动下,地方的农民收入与农作物产量节节攀升。尽管如此,而立之年的他仍时时关心着农作物生产领域的发展,并为行业的发展持续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吴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