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愈加讲究彰显人文气质、个性趣味的格调家居环境。而历经千年洗礼、根植历史与文化的中国红木家具,历来是人们铭刻自我个体的家居品位主题。中国的红木家具蕴含历代人们所追求的家居品位生活的极致,它的经典与美,它为历史的年代所留下的想象,多年来始终是品质和时尚不可替代的绝佳极品。
然而红木市场的种种乱象,让在文玩圈外且不懂行的人们,无所适从,一方面红木材料取材由于各个产地政府政策的调整而收窄,原材料价格飙升而变得愈加更加升值价值。一方面红木市场不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缺乏强有力的公信平台机构存在,让人们放心购买红木的心热情一次次熄灭。
新时代,新思潮,必然带来行业新的转变,推出新的服务平台推动市场改变。在2018年4月10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红木产权化金融化高峰论坛上,中国红木材质保障工程盛大启航。
中国红木材质保障工程作为全新的红木服务保障平台,在红木材质保真方面,与国家木材与木制品质量与性能检测中心(简称国检)共同出具具有权威性的检测报告,将检测报告的追溯信息通过二维码方式,便捷的传递给红木消费者,使消费者通过手机移动端即可迅速核实所意向购买的产品材质是否经过权威认证。
在与国家机构配合执法方面,力促打假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原国家质检总局刘卓慧总工程师表示,“在(红木产品)质量监管上,质检总局将会同中国红木保障工程等相关机构进行协助,提供专业的质量参考依据,调动社会资源与力量参与,打造一个“垂直性、立体化、多维度”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培养消费者辨识度与维权意识,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RFID射频识别技术、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方法,让消费者能够便捷的查询与辨认,产品质量可追溯,净化市场,去伪存真,从而促进消费的拉动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旗下红木消费者维权服务基金办公室主任张文良也表示,引导消费者消费好的红木商品,比如是经过红木材质保障工程认证的红木企业品牌和商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消费者对真红木商品的识别能力和维权意识;协助企业,协助企业分析市场、开拓市场,协助被侵权企业对制假售假的重点地区明察暗访,基金会将会同中国红木材质保障工程配合有关行政部门对红木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配合执法部门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举证,鉴定,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司法处罚;参与各种方式的打假活动。红木材质保障工程体系基础上将红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做深做细,从交易延伸到售后,从引导消费到配合行政机关打击假冒伪劣,净化行业市场,促进红木消费升级。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红木流通专业委员会汪立禹秘书长在论坛上表示,由于缺乏诚信,水太深,目前的红木市场是“朋友圈市场”、“懂行者的市场”,一大批不懂红木的朋友,即便再喜欢红木家具,也不敢进入市场。当保障工程的诚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以后,我相信一大批没有朋友圈的爱好者会蜂拥而入,成为红木消费的新的增量市场。另外,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红木流通专业委员会本身的专业性和行业协会的性质,使它本身具备行业标准制定的能力和资质,协会将和中国材质保障工程一道,不断根据行业的发展特点和阶段,制定出更多对行业有益的标准,确保红木市场的真实有序,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