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动态 > 正文

“拼+邮”打开“便宜有好货”市场

何勇

2019年1月7日到9日,渭南邮政参加“多多扶贫日”活动,每天为包括公益游戏“多多果园”用户在内的拼多多消费者,发出1.3万单陕西特产红富士苹果,这些苹果都来自渭南贫困地区果园。目前,渭南邮政“全产业链”模式已在陕西多个地方得到推广和复制,如榆林销售丰产的胡萝卜、商洛销售滞销的土豆等,在陕西邮政的主导下,10个市分公司把多数可寄递的农产品都搬到拼多多平台销售。(1月22日《陕西日报》)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便宜没好货”。究其根源,线下流通模式层层加码,大量成本、利润分散在中间流通环节。在传统的零售批发模式中,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最终走到千家万户的饭桌上,一般要经历“农民—菜贩子—批发市场—超市/菜市场—消费者”足足五六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价30%以上。于是,在陕西秦岭果园果树上的苹果,到了城市里的超市,价格就翻了好几番,里面的主要利润部分全支付给了这条漫长的中间交易链。

可见,按照传统的零售批发模式,农民卖农货特产卖不出好价钱,没法从中赚得足够的收益,提高自身收入,直接制约了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而普通消费者却又只能吃上昂贵的苹果、核桃等农货特产。换句话说,在传统的零售批发模式下,生产端农民和消费者两头都不得利,前者赚不到钱,后者买农货特产要多花钱。

新兴的电商平台拼多多,与网点遍布乡镇的“国”字号邮政企业之间进行深度合作,打造出全新的“拼+邮”的“渭南模式”。这直接连接了生产端和消费者,打通农产品销售的全流程,比物流、电商分离的传统模式更精简,把利益直接导向生产方和消费方,助力农产品流通升级,助力农民增收。分散在农户家的农货特产,与拼多多上通过“拼购”模式迅速聚集的消费需求,实现了大规模、多对多匹配,从田间地头直发给全国各地消费者,切实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而且,拼多多流量大、不收佣金等特点,大大降低了农货特产品牌化成本,有助于形成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打开了“便宜有好货”市场。

如此,“拼+邮”的“渭南模式”就实现了三方共赢:于农民而言,邮政企业收购农货特产的收购价比市场价高一点,这就直接增加了陕西贫困山区农民收入,有助于他们脱贫致富,为精准扶贫和振兴乡村强筋健骨。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可以用最低价购买到更优质的来自秦岭山区的农货特产,说白了就是用更少的钱买到了好货,直接受益。于邮政公司而言,直接增加了邮政包裹数量,邮递业务获得发展,企业得到发展。

言而总之,“拼+邮”的“渭南模式”,打开了“便宜有好货”的市场,完成了农产品上行,值得向全国各地推广。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