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一方空间,面积虽小,却是居民活动最多的地方。今年以来,大兴区清源街道包括丽园社区在内的14个社区点位同时开启“社区微更新”,居民参与方案评审,自己“作主”确定更新方案,系列“微手术”让越来越多的街巷边角地、小区闲置地、零散腾退空间焕发新颜。
废弃水系景观全新亮相
“能不能把楼前废弃水系改造下?”丽园社区B9号楼前的水系景观已经荒废多年,加上周围没有护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居民议事会上,B9号楼有人提出想法。
“微更新”项目立刻启动,通过与第三方公司沟通,社区制定了初步方案,并开展议事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确定改造方向。
“一有雨水就积水,还孳生蚊蝇,需要优化排水系统。”“这块有座椅有树荫,小孩子经常在这附近玩,很容易摔伤,周围是不是可以加护栏?”议事会上,居民围绕排水改造、景观设置、硬件优化等方面抛出诸多金点子,均被社区采纳。
针对积水问题,社区决定安装水泵,一有积水立刻抽出,保证渠道内排水通畅,消除蚊蝇孳生地。水沟上还将搭接木板,周围安装护栏,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四周增加座椅和遮阳伞,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困扰咱们社区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要解决了。”许多居民都在看过效果图后盼着水系景观快点揭开面纱。
坑洼小广场改成儿童乐园
彩虹新城社区28号、29号楼之间有个小广场,已闲置多年,只有7个孤零零的石礅立在那儿,而且广场路面有很多小坑,夏天积水,冬天积雪。社区召开了一场主题为“社区微更新”的议事会,小广场改造的提议次数最多,改造就此展开。
首先,凹陷区域被填平,设计师在小广场的地面和井盖上手绘了机器猫等卡通图案,成为孩子的乐园。社区书记张爱莲说,为了兼顾小广场的实用性,还专门购置了一批凳子,方便居民休息。
同时,微更新不仅打造了社区的网红景点,还吸引居民从家中走出来,相互熟络。
昔日菜地变漂亮停车场
平整的地砖,整齐划一的停车线,康顺园社区曾经的“菜地”变成了大家爱光顾的停车场。“以前这儿是绿地,但被改成了菜园。”居民王阿姨告诉记者,社区里的居民大多互相熟悉,“都是老街坊,不好意思提意见。”
废弃绿地怎么改?一场议事会,居民定方向。由于社区建设之初规划的停车位已不能满足目前需求,大家决定将废弃绿地改为停车场。
停车位施划完成后,近40位社区居民又对“微更新”的小停车场进行装饰。大家选择喜欢的图案进行喷涂,还将废旧轮胎改造成小花坛,种上花儿。如今,曾经的菜地变成漂亮的停车场,居民们别提多开心了。 本报记者 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