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7日)正式公布。国家统计局公布,经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0865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这个数字突破不仅有数学意义,而且是中国人均GDP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的里程碑。
对此,国内专家表示,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数据,目前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人口总规模约16亿人。随着我国作为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球就有30亿人进入这个行列,这无疑将对全球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我们认为,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主要得益于经济规模的不断提升,这不仅是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更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能达到人均1万美元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但是,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也面临着三大问题:
首先,人均GDP不等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达1万美元,相当于7万元人民币,如果是三口之家,应该是年收入达到21万人民币。很多人反映自己拖了经济数据的后腿。其实,人均GDP是比较虚的数据,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才是最能反映出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水平。也就是説,只有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去了,国民生活质量才能有所提升。
那么去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呢?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与人均GDP增长大体持平。这意味着,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可支配收入在10万元左右。这个可能更贴近于真实的居民生活情况。
再者,即使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与IMF公布的人均2万美元发达国家标准,相比只跑完了一半的路程。按照这个GDP的水平,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拿中国的人均GDP与日本、美国、德国等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与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墨西哥等同属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人均GDP已经赶了上来,大有超越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