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两口领取遗体捐献志愿者联系卡
年近七旬的婆婆不幸查出白血病,住院治疗期间,她和老伴主动找到医护人员,表示愿意去世后捐赠遗体作为医学解剖,将角膜捐给有需要的人,并在医生的牵线搭桥下完成心愿。出院后,在他们的介绍下,又有两位亲戚签下了遗体捐赠协议。家族中共有8人成为遗体捐赠志愿者。
68岁的吴小秀家住武昌,身体一直不错的她常常和老伴一起打羽毛球、跳广场舞,直到去年,她发现自己运动时总是使不上劲,脸色也越来越差。今年1月初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查,发现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值非常低,确诊为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当即收入住院。经过输血及药物治疗,病情逐渐控制。半个多月后,病情稍有好转,仍在住院期间的吴小秀和老伴主动找到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表达了他们希望去世后捐献遗体的想法,并通过医生联系上了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
“夫妻同时来登记捐献的情况并不多,而且吴婆婆还患有重病,他们的精神很可贵。”武汉大学医学院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工作人员肖再勋清楚地记得,1月26日,吴小秀和老伴携手来到该站,双双在遗体捐献书上签字,领取了遗体捐献志愿者联系卡。
“我的妹妹、姐姐、弟弟、弟媳都签过遗体捐献书,我们希望向他们学习。”吴小秀表示,其实和老伴在多年前就曾有过捐赠遗体的想法,但一直不知道怎么捐,这次住院后通过医生的帮助,完成了这桩心愿。
2月底,吴小秀病情平稳出院回家。家属们得知她和老伴捐献遗体的决定后非常赞赏。在吴小秀的带领下,她妹夫和妹夫的母亲也来到武汉大学医学院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遗体捐献书上。目前家族中共有8人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昨日,吴小秀在老伴的陪伴下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复查。医院血液科主任左学兰表示,目前吴小秀的病情比较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抑制免疫异常的药物,并定期住院复查。得知她和老伴不仅双双捐献遗体,还带动身边亲属捐献,科室的医护人员既感动又钦佩。
“部分街坊邻居得知后有些不理解我们的做法,但我们并不在意。”吴小秀的老伴刘爱武今年70岁,他表示,捐赠遗体能够帮助更多活着的人,也能为国家医学事业做点贡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子女对他们的决定非常支持。今后自己和老伴还要介绍更多亲友加入遗体捐献志愿者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