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社会 > 正文

为修路至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的一封信

为修路至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的一封信

为修路至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的一封信

尊敬的华余江书记,您好!

我们是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院墙组村民,我们院墙组位于大别山山区,由于是山区乡间田埂道路崎岖,坑洼不平,人走艰难别说车辆无法出入,严重影响着四户村民的出行和村民种植作业,外来生活必需品的输入与农村土特产的输出。于今,潜山县日光村院墙组村民愿意自己出钱出田修建一条村道,也是为自己,为他人,更是为我村建设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目前,日光村院墙组修建一条村道至小河东边,是院墙组四户村民急切的需求,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基础硬件,恳请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支持,跪求华书记批准!

为修路至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的一封信

一、修路的必要性与村民生活状态呈述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院墙组位于大别山山区,山区小路崎岖并且坑洼不平,院墙组四户村民一直行走在半尺田埂小路上,生产、生活出行便利性很差,道路基础条件相当薄弱。如今为了家里生活农村子女外出挣钱养家,家中农活便压在四户老人身上,几位老人都是年过半百、发已花白,上上下下,都走在田埂上,泥泞湿滑不说,有时不是担柴便是挑米,百十斤压在半百老人肩膀上,还要紧紧腰身提神脚下。尤其是下雨时,挑起稻谷怕雨水淋湿,怕雨水打湿粮食,越是下雨越是抢收,这四户半百老人就是在雨水中,挑起百十斤的重担,穿梭在田埂间又湿又滑的田间小路上,摔跤扭腰那是经常发生的事。冬天到来,由于路面潮湿,早上霜重,正午田埂路面便是湿滑的泥巴,走在上面又滑又脏,更怕的是一场大雪来,下完雪后在化雪的时候,早上田埂路面结冰,中午田埂路面水冰、泥巴双双纠缠,道路打滑的很,半百老人还要挑着担子走在田埂小道上,很容易摔倒摔伤。田埂小路一侧是农田,一侧是一人半高的小河,小河深度高,宽度窄,河隔又多,小河内大小石头透出林立,若是不慎跌落,恐村民有生命安全之忧。

同时,乡间田埂小路行走不畅,给村民们原本繁重的农业作业带来重重阻碍,也给日光村院墙组四户村民出门购物与挑担进家带来更多辛苦与付出,严重制约四户村民家庭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且年过半百的四户村民长期行走在乡间湿滑的田埂小路上,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为修路至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的一封信

二、院墙组四户修路建设建议

潜山县日光村院墙组四户村民经过商讨协议,认为从东边小河沿原有田埂路进行拓宽建设,将从竹园上至修至华雷生、华德胜2家,自竹园分道修至华东城与华柳荣家,修路全长大约100多米,占用田地由日光村华余江书记主持下,由村民自我协商解决,或购买或置换,为了不给村领导与组织上带来麻烦,村民自己出资购买或置换田地与修建村道资金,以及村道路面硬化款项。

为修路至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的一封信

三、四户村道修建优劣势分析

1.劣势分析

原有田埂小道泥路狭窄崎岖,雨天泥泞,直接影响了四户村民农业生产和出行,增加了四户村民农业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农业生产和再发展的积极性以及生活质量,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时刻影响院墙组四户村民生命安全。

2.优势分析

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院墙组村道路修好后,将改善交通运输环境,方便村民出行与农业生产作业,不仅解决了这四家农户的出行安全问题,更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院墙组四户村道建成后,对农村村道建设美观度、效益上都功不可没,东西村道对院墙组形成环形围绕状态,无论日光村院墙组老屋将来是否拆迁,都是有益无害。同时日光村院墙组村民自筹建设村道,得到村级、镇级、县级领导的支持后,更是给外出务工青年起到了榜样的力量,将来青年外出挣钱参与回乡建设,必将潜山县日光村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山区小村。既是诸位领导的政绩,也是整个日光村民的福音。

潜山县日光村院墙组四户村民村道的修建即符合国家发展新农村的要求,也是发展新农村的经济力量体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也是落实“村村通”、“户户通”的实际举措。重点是解决好日光村院墙组四户村民行路难的问题与村民生命安全隐患。

为修路至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的一封信

尊敬的日光村华余江书记,我们四户村民在您治辖之下,您是一村之长,又是华氏宗亲头顶一字,既是领导又是近邻,诚挚的恳请您为日光村院墙组四户村民落实村道建设事由费心费力,给予政策上支持,村道建设成功我们将由衷的感谢您华书记!世代承情!同时我们向华书记您保证,我们一定自筹资金投入村道建设,绝对不给您与组织上添烦恼。

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院墙组村民们就建设村道一事,跪求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批准!叩谢!

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院墙组四户村民们

二0一八年三月十九日

为修路至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的一封信

为修路至潜山县官庄镇日光村华余江书记的一封信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