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社会 > 正文

精神卫生中心合唱团:就算被遗忘 我也要放声歌唱

灰暗人生没有击垮他们,“一精中心”百人合唱团坚持唱歌20年——

就算被遗忘 我也要放声歌唱

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在很多人眼里是个蒙着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有一个百人合唱团,团员清一色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休养员。合唱团从成立到今年刚好20年。近日,记者走进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听听合唱团20年的历程。

刚开始时跟着卡带模仿

“我欢喜唱歌,没进来之前就欢喜。进来后一看,这里有合唱队,我想也不想就参加了,一唱唱了十多年了,也得了不少奖。”50多岁的朱先生是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合唱团的领唱,和这里的所有人一样,喜欢用“这里”指代“一精中心”。现“一精中心”副院长陈晓光,当年也是参与组办合唱团的成员之一,并首先提出需要外请老师专业指导。“住在这里的休养员无家庭、无单位、无收入。有的即使有家庭,父母都已年迈,已经无法回归,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回到社会上也无法生存。休养员长期住在这里,生活单调,有时会闹情绪,不配合治疗,当时就想能不能搞些活动,让休养员参与进来,丰富生活调节情绪,还能帮助配合治疗。我们想到了唱歌,1998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成立了合唱团。”

“一精中心”有500多名休养员,清一色男性。合唱团第一批招了30多人。“不仅要本人愿意,还要有医生评估,医生说可以参加合唱才能参加。如果病情不稳定是不能参加合唱团的。”陈晓光说。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老师,就是院内的职工自己教。陈晓光是老师之一。他说,那时候就是“齐唱”,“跟着录音机学,当时还是用卡带的,翻来覆去地模仿”。教唱歌的老师原本就是医生,都是纯粹凭着爱心和热情来教唱歌,但效果很不错呢。“参加合唱团的人数在慢慢攀升,从30多人到六七十人,到现在发展到100多人呢,对外号称百人合唱团。”

都说没想到唱得这么好

康复社工部的蒋琳娜说,由于长期住院,很多休养员会受“住院综合征”困扰:情感冷漠,兴趣丧失,不易表达感受,被动服从,丧失个人的性格。大合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歌声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合唱团的成员大多数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张先生已经在“一精中心”住了二十多年了。“以前吃了睡,睡了吃,老没劲的。1998年成立合唱团的时候,我就参加了。一周练两次,蛮开心的,解解厌气。”最开心的是演出。“我们出去演出很多次了,还得了好多奖。你不知道,我们第一次得奖的时候有多开心。台上一宣布我们得了三等奖,我们全都站了起来鼓掌,真的开心。”

“心情郁闷的时候,就唱歌;觉得无聊的时候,就唱歌。我们每周训练两次,唱着唱着,心情就好了。我们出去演出很多次了,人家一听说是精神病人,都很吃惊,都会说‘没想到没想到,唱得这么好’,我一点没吹牛皮。”

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善事

静安老年大学合唱团老师胡长芳每周来“一精中心”教“孩子们”唱歌。她管合唱团的成员叫“孩子们”。刚开始胡长芳是来给一精中心的老师上课的。有一次老院长跟她商量,问她能不能给休养员上课。“我当时吓了一跳。给精神病人上课啊!我没思想准备。”胡长芳回家和老伴商量了一下。老伴很支持她,“这是善事。你答应下来吧。”胡长芳就答应了下来。“第一次来,他们看到我进来齐刷刷地站起来鼓掌,我很感动。我要是哪一次没来,第二次来的时候,马上很多学生来问‘胡老师上周怎么没来’,被人惦记着的感觉很暖。”胡长芳说精神卫生中心的学员比老年合唱团的学员学得快。“他们执著、认真。一台节目一台节目排下去,很有韧劲。”

有件事让胡长芳很感动,出去演出后,家属看到他们穿得挺括,唱得也好,精神面貌也好,“家属拉着我的手哭,我也哭了。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善事。”

很多大剧场我们都去过

从当初的30人逐步发展成百人合唱团,从单一的齐唱到如今的轮唱、分声部重唱等形式。100多名年龄、病程、病种各不相同的患者从最简单的音节、声调、节拍开始学习,到高达五个声部的合唱练习直至最后精神饱满、气势磅礴地站在舞台上表演。

朱先生说起演出,掩饰不住地兴奋:“云峰剧场、世纪广场、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大剧院我们都去过了。”去了哪些地方,得了什么奖,合唱团的团员们记得煞煞清爽,扳着手指头数给记者听。朱先生说,那次去世纪广场,听众听到唱歌的都是精神病人的时候,全呆住了,都说没想到会唱得这么好。

每次外出演出都让合唱团非常期盼,每次外出演出回来都让合唱团久久回味。2005年,合唱团参加了在世纪广场举办的上海市精神卫生宣传月开幕演出,参加了由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上海市精神卫生宣传月大合唱比赛”。2008年,在东方艺术中心参加“民政之花”文艺汇演。2011年,参加了在宛平剧院举行的山东栖霞市九九重阳演出活动。2011年,参加了市民政局纪念建党90周年汇报演出。2016年参加了新虹街道举办的“家和国顺·歌声悠扬”庆祝国庆67周年歌唱节活动……

陈晓光说,每次外出比赛或者演出,工作人员都非常忙。从衣着到化妆,从安全宣教到顺利回院,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他说,得奖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通过合唱让精神障碍患者找回了自信,他们有机会展现努力学习后的优美歌声,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精神疾病,消除偏见。“有次参加汇演,当主持人宣布我们合唱团得了三等奖,我们全体团员起立鼓掌欢呼,整个大厅里都沸腾了。看到这一刻,我们再辛苦也值了。”

后记>>>

在采访中无意听到一件事。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的隔壁就是儿童福利院。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来慰问、关心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而精神卫生中心就像被遗忘的角落,极少有人想到。

而记者和精神障碍患者接触下来,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他们和常人并没有差别。他们渴望和外界交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心他们。为合唱团提供演出的机会,或者送教上门,教他们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球操、旗操等等,增强他们已经降低或丧失的情感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