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共享单车回归城市给我们的骑行带来了不少便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得到成功解决。但当公众还未平复喜悦的心情,转身就要去面对共享单车上半场遗留下来的无序投放问题。肆意侵占公共空间、严重浪费公共资源。各地乍现的“单车坟墓”也让政府措手不及。
为了缓解这一新事物带来的财政和监管压力,北京、杭州、山东、江苏等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对共享单车进行测评、监管、约谈,把不符合管理要求的企业第一时间“请”出城市。政府的介入规范了共享单车市场的管理,获得民众一片叫好声!
哈罗单车屡屡违规投放 拿政府规定当“儿戏”
根据行业人士的计算,人车合理的投放比为 1/50,扬州市区合理的单车数量应为 2 万辆左右,不能超出 2.5 万辆。而扬州市城管局相关人士介绍,去年约谈 4 家共享单车企业时,扬州市面上的共享单车就有 3 万多辆。为了避免单车继续无序投放扬州,扬州城管局在发放的暂停单车投放的告知书中要求各家企业只减不增,逐步、有序地淘汰残、旧、故障车辆,力争城区运行车辆不超过 3 万辆,城管局还强调,如发现新增或投放新车,市城管局将第一时间进行清除搬离。
但自颁布“禁投令”以来,个别共享单车企业仍“暗中作战”。其中,情况最为严重的当属哈罗。2018年4月23日,哈罗无视扬州政府禁令,半夜 " 悄悄进城 ",投放650辆电单车,被扬州城管局约谈并责令整改。但时隔一个半月,2018年6月13日,哈罗单车再次遭举报,大面积无序投放车辆,数量已超承诺值。这是对权威的挑衅?还是对规定的无视?三国杀的胜负还未决出,哈罗就已等不及独霸市场?
扬州城管严格执法 扬州市民纷纷点赞
为了给扬州市民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保障市民的骑行安全,扬州城管部门始终奋战在共享单车监管的第一线,严格执行禁投令。面对哈罗单车的屡屡犯规,扬州城管局一直以来也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在接到市民举报之后,监管人员第一时间赶赴通达学院等违规投放点,扬州城管局执法队配合文汇、扬子津大队顶着扬州36度的夏日高温清理哈罗单车。身上的蓝色制服被汗水浸透,被太阳烤红的面颊汗珠也在不断渗出,看到如此辛苦的政府人员,路过的市民纷纷点赞,本来想要骑行哈罗单车的用户也停下脚步帮助抬放。在治理现场还发现,哈罗单车扎堆挤占公共出入口、人行道、盲道、非机动车道以及绿化带,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秩序和形象,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阻碍了市民通行,这是典型的过度投放引发的公共空间侵占、公共资源浪费。
市场是有一定的饱和度的,普通市民都懂得的“过犹不及”,难道哈罗作为一个企业不懂?看到城管人员如此辛苦地整治违规单车,哈罗是否也应该为他们点个赞!
无序投放 低效浪费不是共享经济
《2018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指出,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资本接二连三入局共享单车,使得行业在2017年爆发式增长。作为共享单车元年的2016年,全行业累计投放单车约200万辆,覆盖城市33个;据交通委统计,2017年底,共享单车数量已达2300万辆,覆盖200个城市,涨幅分别达11.5倍和6倍,市场已趋于饱和。在饱和状态下,企业继续投放车辆,只会让共享单车这个气球越吹越大,直至爆裂。
共享单车回归城市的初心是便捷用户出行,共享经济的初衷是高效、节约资源。但是在资本为主、缺乏引导、盲目的市场竞争下,重投放、轻运营;重资本、轻用户;无序投放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浪,违背了共享精神。低效浪费不等于共享经济,种种乱象层出不穷的共享单车,的确需要像扬州城管局一样负责任的政府部门来监管。
用户规范用车习惯;企业以“责任型成长”为发展理念,严格遵守共享单车行规;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严格落实管理规定、引导企业良性竞争,这样的话,共享单车的无序投放问题又何愁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