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门广瑞:临池研墨四十载 铸心于笔唯钟情

\

“蚕头雁尾跃竹简,作庙翼翼飞长天。大漠孤烟牧人远,小桥流水草木间。”隶书,在中华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大浪淘沙,却熠熠生辉。那是几千年来,文人墨客难以逾越的高峰,或端庄整饬,或跌宕放逸,隶书字里行间散发着无尽的魅力,让无数书法爱好者为之痴迷,也让一些书法家技艺大成。

临池研墨四十载 不变初心

\

中国著名书法家门广瑞先生,自幼酷爱书法,临池研墨四十载,笔耕不辍,其笔法真如野鹤闲鸥,飘孰欲仙。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字势挥洒自如,字随石势,参差错落,奇趣逸宕,纵横开阖,意趣横生。尽管门广瑞先生为人低调,但还是被书法界名人所推崇,求字者络绎不绝,门广瑞均精心题写,一丝不苟。

门广瑞,笔名秋实,中共党员,满族,河北承德人,大学文化,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期间,潜心研究书法理论和技法,对隶书书法体式有独特的感知和认识。八十年代,门广瑞曾与张铁锁、李建华、王朝瑞诸先生探究研讨隶书书法体式,后又跟随史秉有先生研习国画,现为山西省书法学会会员、晋商书画院院士。

\

纵观门广瑞先生的书法作品,得热风厚土之陶冶,太行秀山丽水之滋润,颇具豪爽耿直之气慨。功能大成,绝非一朝一夕,尤其是对于书法而言,不仅需要严寒酷暑的坚持,更需平心静气的参悟。

20年前,门广瑞的作品就像是从碑石帖上摹下来的一样,有汉碑的端庄,也有篆书的古奥以及魏碑的刚健,看似俊美,却总觉得缺点什么。一时间,门广瑞先生深感困惑,这是艺术家蜕变必定经历的艰难期,如同在漫漫长夜,静静等待着黎明……

\

定神苦练悟墨道 书有大成

灵感似乎就在一瞬间。一次,门广瑞在临摹简帛时,感觉古人写简帛时的坐姿及持简方式使运笔受到了限制,而隶书能在寸宽的木牍竹简上体现的质感和线条,这种自然形态和特有的美感深深地打动了他。

随后,在近十来年的创作中,门广瑞先生自觉将碑帖与简帛之体的界限束缚打破,取碑帖体势与简帛上笔意,利用楷行的点画简约。不仅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汉隶,在笔下也看到了帖学和简帛的意味,尽毛笔之性挥写而不强笔之难的做作。

当谈到书法心得,门广瑞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大学》所讲,凡是讲究一个‘定’字,学习书法亦是如此。”

当初,门广瑞曾悉心临摹了约三十个主要隶书碑帖,基本掌握了汉碑雍容方正,浑厚端庄美的技能和规律,但觉得没有和大多隶书写法拉开距离,没有得到醇厚,率逸、灵动,和抒情性。如何让书法更美,是否可以有斜倚、转侧之姿,能不能时而浅笑,小露逸趣,略展俏丽呢?

\

铸心于笔唯钟情 研书臻远

在隶书原有的风格上,既要挥洒自然,又要彰显功力,既有劲秀中含有姿媚,又有典雅的冲击力,这就要求“情随笔至,意与灵通”的境界。

“隶书具有汉唐气象,汉代崇尚隶书,实际是把先秦文化的精神融入到汉隶之中了,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汉隶水平线条,隶书的美—波磔和飞檐,建立在“波磔”一根线条的悠扬流动,如同汉民族建筑以飞檐构架视觉最主要的美感印象。”门广瑞告诉记者。

“众多古人铸于心,予以笔,集百家之长融于他自己”。门广瑞笔下隶意,继承汉隶规整的古拙朴厚,落笔力透纸背,凝重而深沉。其书法气韵,下笔厚重,百势横生新而不薄,华而不媚。成篇作品不失法度,少字作品不失大器,雄秀并举,血肉丰满,结构天成。,萧散秀逸,骨力中涵,在使转顿挫间现正侧藏露之娴熟,于疾徐纵横时抒胸中逸气之豪迈。整体韵致在承传中耀展深邃而和谐之悠远意境,在雄浑气势的挥洒里兼以汉唐书风的轻灵飘逸。

\

如今,门广瑞依旧不辍笔耕,陶冶于书墨修研中,这样的专注,让其心怀亦参透于感会当下,顺然未来之智慧。踏实践行着所钟爱的艺术,专一的研索和朴素让门广瑞的艺术生涯更多了份从容与豁达。研书即是修心,相信这份淳朴与沉定,亦将使其书法艺术步入更为臻远之意境。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