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安绮)10月28日,“十月文学院影视创作中心”揭牌仪式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行。作为本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文学+板块”的核心活动,现场以“文学作品的影视转化”为主题,针对“文学是影视作品之魂?”“市场夹击下文艺片的出路何在?”“文学IP的转化之道”三个话题,作家和编剧、导演们展开了跨界对话。
作家、编剧万方在现场致辞中表示“我觉得影视传播力是非常巨大的,文学会带给影视一种更丰富的人性的挖掘和描摹。”
谈及文学性与影视的关系,作家格非说,通常作家非常注重叙事、用词,会花很多时间的“笨功夫”,把意图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然而文学性在影视当中的呈现非常困难,“文学性仍然是构成一个作品的灵魂。我们不能把文学性抛掉,即便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可能会改变拍摄方法,会重新的架构,但是文学性仍然在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否则的话我觉得一切都无从谈起。”
作家李洱在现场分享中表示自己很喜欢看电影,大学的毕业论文就写的是电影,20世纪所有的经典影片都看过不止一次,他个人比较强烈的感受是“文学作品所需要的那样一种沉思和宁静以及情绪,在电影里面确实很难表达”他期待文学作品中所需要的这种气质能和电影所需要的动作情节当中找到一种平衡,使得电影真正的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代表。
演员、制片人陶红透露自己当年在中戏上学时对于文学与电影的理解,是它的核心一定要有内容的,有力量的,是有表达的。谈及自己第一次做制片人的电影《米香》、她曾主演的电影《生活秀》、还有今年播出的《三叉戟》,都是以原创的小说改编的作品,“它有一个很强烈的、好的人物和故事的支撑点,那么我们创造者在表达它的时候,我觉得是非常从容和自信的。
据十月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吕约介绍,本次活动由十月文学院、北京电影家协会举办,其立意和主旨是促进文学与影视的交流合作,打破行业界限,产生破圈效应,促进文学与影视行业的创造性发展。十月文学院影视创作中心的宗旨,是搭建专业平台、聚拢优质资源,推动优秀文学作品的影视转化。通过创新思维与运作模式,打造北京与中国文学IP的影视孵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