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中国教育学会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江苏无锡举行

会议现场

11月4日,中国教育学会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江苏省天一中学举行。年会举行了以“建强国之师 育创新英才”为主题的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教师素养发展研讨会,共商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卫国,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国务院参事、中国教育学会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委会理事长、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秦咏薪,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无锡市锡山区委书记方力,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组专家成尚荣,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代蕊华,无锡市锡山区副区长保海燕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100多所中小学的600余位教师参加会议。

朱卫国

朱卫国在讲话中强调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性,他寄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好人才培养工作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准确把握学生全面发展与拔尖创新的辩证关系,坚持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并重,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拔尖创新人才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他指出,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水平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因材施教,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路径。

王俊成

王俊成在讲话中表示,要育创新英才,教师首先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尚使命感和历史紧迫感;要有面对问题勇于创新实践、研究求真的自觉和能力;要善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行者和悟者统一地用心发现问题,有智慧地解决问题,潜心科学地研究规律,精益求精地培育英才。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特别需要工匠精神,教师要立足三尺讲台上好每一节课,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

秦咏薪

秦咏薪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无锡在科学教育、工程教育等方面,瞄准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开展创新拔尖人才基础培养探索实践,积极构建开放灵活、学段贯通的培养机制,形成了一批具有无锡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模式。他希望专家们能够继续积极支持无锡市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开幕式后,围绕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新时代教师素养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等内容,11位专家作主旨报告,多方位、深层次探讨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与实践。围绕“建设教育强国的教师素养发展新目标、新途径、新策略”“基于拔尖创新人才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等话题,与会专家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在专业交流和高端对话中,启发对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新思考。

本次年会专家云集、报告内容精彩,有效促进了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教师素养提升,助力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