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校长分论坛纵论学校治理变革

华龙网讯(谭敏)中小学校长如何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教育家精神,推动学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11月26日,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校长分论坛在重庆谢家湾学校召开。论坛由专家引领、名校解读、多方对话、现场评议等环节组成,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区域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促进新时代学校治理变革。

专家引领实践分享

聚焦新时代学校治理变革

“新时代学校治理变革”是时代话题,如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回归育人为本?《中国基础教育》执行总编辑张彦春主持主旨报告环节,开启本场论坛。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致辞。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在致辞中表示,重庆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本次论坛以“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新时代学校治理变革”为主题,正当其时、适逢其势,相信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中小学校长都能找到如何秉持教育家精神,推动学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答案。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基础教育》总编辑翟博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基础教育》总编辑翟博指出,中小学校长如何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成为教育家型校长、推动学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中国基础教育》作为中国基础改革发展的时代风向标,将进一步加大对区域教育和学校经验的宣传报道,希望大家在分享交流中促进对当下学校变革的深刻理解,在对话乃至辩论中推动校长办学理念的更新和优化。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作主旨报告。

用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让教育家精神活在教师和专业生活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以《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新时代学校治理变革要解决的五大问题》为主题,从如何学思践行教育家精神,如何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如何解决人工智能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如何通过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促进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五个方面作主旨报告。

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作主旨报告。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以《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校高质量育人》为主题进行经验分享。重庆谢家湾学校在近20年素质教育实践中,以学习方式变革为突破口,构建学校高质量育人生态,刘希娅从“以学习发生机制为核心变革学习方式——重庆谢家湾学校变革的生动实践”角度,阐述了谢家湾学校“以孩子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

《中国基础教育》执行总编辑张彦春主持主旨报告。

多方对话共商共谋

构建中国式教育家生命样态

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两场多方对话,专家学者围坐一堂,从“学校管理”和“校长领导力”两大维度共同解题,达成共识,生成新的行动路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赵德成主持召开“学校对话——学校管理变革与治理体系重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赵德成主持“学校对话——学校管理变革与治理体系重构”。重庆市合川区教委主任吴志琼、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上海市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校长毛道生现场作分享。

学校对话——学校管理变革与治理体系重构。

怎样结合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办学路径,对每所学校而言都不尽相同,上海市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介绍,洵阳路小学经过三次改革,不断搭设更好的平台,促进教师发展,释放教师活力。

“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应该传承历史、着眼当下、面向未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介绍,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成立考试评价研究中心、组织专业化教师培训,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坚持教育家办学。

拥有两千多年办学历史,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的办学宗旨一直未变,“我们既要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又要落实好的政策方针,解决学校治理变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校长毛道生强调,应推动多元共治、民主协商,并将其转化到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

重庆合川是陶行知理论及实践集大成之地,重庆市合川区教委主任吴志琼围绕理念转变、推动组织变革、评价撬动学校全方位变革等方面,就区域层面推动新时代学校治理变革作介绍。

《中国基础教育》主编孙金鑫主持召开“校长对话——学校变革背景下校长的变革领导力”。

新时代学校治理变革说到底是教育家育人方式的变革,紧接着,《中国基础教育》主编孙金鑫主持了“校长对话——学校变革背景下校长的变革领导力”。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刘海涛、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李涛现场作分享。

校长对话——学校变革背景下校长的变革领导力。

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李涛说,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一直是陕西省西安小学课程建设的核心,学校坚持“乐学”的核心理念,进行创新人才课程建设,作为校长需要不断发挥课程领导力,聚焦新时代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同样是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的“灵魂”。“校长是学校课程总设计师、团队的总教练和首席服务官,带领学校不断变革。”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从学校快速发展、自主发展、文化自觉的学习深度变革三个发展阶段娓娓道来。

在变革背景下,校长究竟要做哪些事?“深处变革时代,校长要有愿景规划力、整合资源力和教师发展力。”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的看法与李涛、刘艳萍异曲同工。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刘海涛从教育管理者、研究者角度分析校长领导力。刘海涛强调,校长首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新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教育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要求校长要有系统观念,以问题为导向。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作总结发言。

“从‘活’到‘闯’再到‘创’,今天的论坛中,我看到了独特的中国式校长、中国式教育家的生命样态,中国式教育家就在我们身边。”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以《校长学习方式变革:从经验学习到知识生产》为题,进行现场点评和总结提升,现场生成对新时代下学校治理变革的再理解和新阐释。

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校长分论坛现场。

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校长分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