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人力资本》翻译者吴庆东专访:突破固有管理思维,重塑人力资源管理

\

吴庆东是一位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曾在跨国公司和大型民营企业担任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职务,并参与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工作。本网围绕《人力资本》翻译过程中的挑战和收获等相关话题,专访了本书的译者——吴庆东先生。

Q1:请简要介绍一下您自己,包括您的专业背景和翻译经验。

吴庆东:我是1994年开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当时我国开始吸引外国企业,因此有大量外资外企涌入中国,在许多大城市都有中外合资企业,我有幸在那个时候加入了一家从事飞机维修的高科技合资企业,之后又陆续在另外两家世界500强的欧美大型跨国企业工作。

在25年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中,我积累了在欧美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大型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经验。我曾任担任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区域人力资源经理、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以及大型民营企业组织发展总监等职,曾经主导或参与不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管理工作,因此,比较熟悉欧美跨国企业以及国内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由于自己长期在外企工作,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初期,有一大部分时间还在自己所属的企业中兼做英文翻译工作,除了平时的口译任务之外,还翻译了许多董事会的各类文件和有关专业资料(中英互译)。另外,我也曾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经济资料译丛》(全国发行的国家一级刊物)翻译一些经济方面的专业文章(英译汉)。

\

翻译《人力资本》的初衷和目的

Q2:为什么选择翻译《人力资本》?是什么吸引了您?

吴庆东:与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不同,这本书对于如何吸引员工为双方的利益投入人力资本的关键因素作出了独具价值的总结。将许多有价值的概念以一个连贯的框架汇聚在一起,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合乎逻辑和令人信服的案例,概述了任何希望成为伟大的企业,如何才能释放出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使用比喻、故事和真实案例,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让读者阅读起来更为直观,也更加便于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我本人就从阅读此书中获益良多)。我认为,这本书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和企业老板突破固有的管理思维,帮助他们在更高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肯定,《人力资本》为读者奉献了绝佳的实践指南,将帮助企业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向。

通过我多年的企业实际管理经验,作者的观察和建议坚如磐石,整部著作吸引了读者的思想和心。这就是为什么要坚持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推荐并介绍给国内同行的关键原因之一。

Q3:在翻译过程中,您认为《人力资本》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吴庆东:《人力资本》 重点阐述了将员工视为人力资本的拥有者/投资者的概念框架(这是一个原创性的观点)。通过传达对员工能力和才能的深深尊重,以及强调员工与雇主之间的互惠性,作者向企业领导者提出挑战,要求他们创造出一个能让每个员工发挥最大潜能的环境(即人力资本投入环境),并制定和兑现一个能够吸引、保留和激励最优秀人才的心理契约。在这一宗旨下,作者建立了一个包含六个要素的人力资本投入框架(战略一致性、理解、接受、胜任力、自主权和强化),进而为人力资本投入铺平道路。在我看来,作者所提出的员工即投资者的这一概念的确代表着一个重大的思维转变。它改变了那种至上而下,“关心和喂养”的方式,使管理方向转为将员工视为与企业平等伙伴的现代管理模式。因此,它也为那些致力于追求卓越的企业描绘了清晰的战略蓝图,指明了新的征程。

翻译《人力资本》资本中的挑战和收获

Q4:翻译中的挑战:您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解决这些挑战?

吴庆东:该书的作者拥有丰富的个人阅历和知识,尤其是他看问题的视角与众不同。在阐述书中所提到的一些理论、逻辑框架和观点时,他援引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其中就包括了政治、历史、文学、经济和宗教等。因此,这些都让我在翻译中着实费了不少周折。例如,为了确认一个词或一个典故解释,我需要翻阅大量相关资料;也曾经为了一个经济方面的术语,查找经济方面的专业词典和辞海等工具书......。有时,当翻译过程中遇到书里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如何让译文更加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等问题,自己也一筹莫展时,我也请教了相关专家学者,以获得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Q5:《人力资本》可能涉及到一些文化特定的概念,您是如何处理这些文化差异的?

吴庆东:本书所涉及的所谓关于文化方面特定概念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比喻的使用,另一个是历史典故的引用。关于比喻的使用,可以改用中国人习惯的方式来表达(并不违背作者的原意);关于历史典故,只能在不违背出版原则和在版权要求允许的情况下,稍作调整。

Q6:您在翻译时是否有特定的目标读者群体?是面向专业人士还是更广泛的读者?

吴庆东:关于目标读者,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指出的那样:“对于企业高管来说,本书可以帮助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价值及其来源。对于参与日常竞争的中层管理者来说,他们面临着必须将人力资本引进组织,并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本书则为他们描述了他们需要的管理工具。而一线主管将可以了解到他们对人力资本管理的贡献至少包括四个关键角色。读过本书的员工将会对自己在职场的贡献萌生新的期望,并对自身的战略价值有更高的认识。他们将了解如何在价值最优的环境中管理自己的工作和职业,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作。”当然,这本书也适合包括高等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读者。

Q7:您希望读者通过阅读《人力资本》有怎样的收获或启示?

吴庆东:对读者的启示:突破固有管理思维,将企业员工视为人力资本拥有者和投资者。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保留好企业的优秀人才。本书适合所有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和企业管理者等相关读者(当然也包括高等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读者)

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读过《人力资本》的读者能够在思维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全新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环境,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也更好地利用岗位工作,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从中获益。

Q8:对于未来的翻译工作,您有什么期望或计划?

吴庆东:如果有真正好的,有价值的人力资源/资本相关书籍,我还是会考虑继续翻译并推荐给广大读者。

本书的译者吴庆东先生希望通过翻译《人力资本》,帮助读者突破固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将员工视为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和投资者,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并更好地利用岗位工作,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文/高阳)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