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作家网信息,《在黄河湿地听大河儿女的回响》是杨可创作的一首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代诗歌,它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诗歌中,杨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河湿地的景象,展现了黄河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诗中提到的“黄河号子”和“纤夫的身影”等元素,不仅展示了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诗歌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诗人通过描述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对黄河湿地的破坏,表达了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同时,诗人也提到了《黄河保护法》的实施,展现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积极行动和法律的保障。
整首诗歌不仅是对黄河的赞歌,也是对环境保护的呼吁。通过诗歌,杨可传达了对黄河及所有生命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环境,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在黄河湿地听大河儿女的回响》
“啊,黄河”——踏进黄河的领地
从来没有哪一刻,光未然的《黄河颂》
像现在这般,在心潮里翻涌激荡
抖动的双手揽黄河湿地入怀相拥
来自大河儿女啼腹的正义铿锵,震彻山河
回响,热浪里的呐喊
和着血,在老秦人的身体里澎湃流淌
步履在黄河湿地,望大河逐日
黄河的每一段过往,都绚丽斑斓
余晖,掠过黄河纤夫的身影
拨船、行船、推船和拉棚……
各声号子排山倒海,雄浑磅礴
在黄河的每一寸肌理里,奔腾回响
大河的儿女啊,在号子声里褪去贫穷
“轰隆、轰隆”黄河号子在汽船里消弭
与之销匿的还有天鹅、白鹿、鹳
和栖息在湿地里的其他鸟类
“妈妈,这片芦苇荡里没有动物吗”
在一代黄河儿女童稚的记忆里
工业废水、生活垃圾使黄河湿地满目疮痍
新世纪“保卫黄河”的呐喊仿佛在震彻回旋
“水沙调控、防洪安全、污染防治……”
2023年4月,母亲河有了第一部法律
《黄河保护法》——利剑出鞘护卫大河安澜
芦苇荡不再沉寂,黄河湿地熙熙攘攘
鱼鸟欢腾,他们以“回迁”之名把酒言欢
搭乘着新时代的东风
把大河儿女守卫黄河的真诚
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