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口头武侠”的四大IP:《七侠五义》等书,都是通过评书传播的

\

连环画《七侠五义》 赵宏本绘 致谢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去年去世的人物中,关于武侠的人物不少,其中金庸先生是笔头武侠的代表,单田芳老师是口头武侠的代表。港台武侠小说多以连载的方式诞生,靠文字传播,我们姑且称为“笔头武侠”。

内地虽然也有武侠小说创作,但声势和质量无法与港台作品同日而语,反倒是以短打评书为主的“口头武侠”有着庞大的受众群,单田芳的《白眉大侠》就是一例。实际上,口头武侠的IP有不少,既有传承也有改编,在不同时代填充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堪称声入人心了。

一、四大名著占一席

很多人将《水浒传》当成武侠小说的宗师作品,在武侠小说界是有牌位的。虽然它的打斗还很粗糙,侠的形象也不算鲜明,还有着道德瑕疵,但起码还原了一个具有鲜明中国式社会特征的江湖,塑造了一群有武艺有性格的好汉。

在前70回,林冲、鲁智深、武松、杨志等人的戏份都很足,个人从庙堂到江湖,以武力解决问题,已经具备了武侠世界的雏形,像风雪山神庙等场面,都是经典的武打场面。如果以120回本为准,排座次之后的戏份偏重群打,战争场面居多,已经偏离了短打书的轨道。

作为经典短打书,很多说书人都要讲讲水浒。单田芳、田连元、张少佐等人都说过全本水浒传。而袁阔成说过《水泊梁山》是从水浒故事衍生而来,着重说盗杯的故事,主角自然不是宋江,而是时迁。

单田芳也创作过《水浒外传》,也是以时迁为主要人物。时迁的武功和地位都不算高,以偷为技,机智过人,正是闯江湖的好苗子,以他为线索,既有趣味,也能引出不少高人出来救场,便于故事铺陈,他因此成了独立于水泊梁山的一个线索式形象。

《水浒传》续书不少,刘兰芳说过《新水浒后传》,说的是梁山后人花羽等人的故事,不过路数偏重她擅长的袍带书,更像是“岳飞传”、“杨家将”。

二、七侠五义在人间

“三侠五义”的名字比较常用,“七侠五义”是俞樾修订之后改的名字。这个IP算是家喻户晓了,是最经典的清官加侠客加反王的模板,很多短打书走的都是这个路数,不过是将清官、侠客、反王换个名字。这个IP还留下了极大的续作空间,尤其是“五义”可以无限传承下去,所以有着《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等一系列作品。

单田芳是这个IP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三侠五义》《小五义》都说过,而且还自创了《白眉大侠》,徐良可以说是口头武侠中最成功的角色。不过单老并未照本宣科,而是有自己的改编,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也让故事更加饱满,尤其欧阳春、白玉堂、蒋平等角色更加生动。

为了说着方便,单老将书拆开来说,包括《五鼠闹东京》《大破冲霄楼》《七杰小五义》等。因为《白眉大侠》的成功,还说了《龙虎风云会》。另外,上文提到的《水浒外传》属于《白眉大侠》的续集。

张少佐说的《钟凌传》算是《白眉大侠》的续集,我之前写过此书的书评,在此不在赘述。

田连元也说过这个IP,分为《包公案》《三侠五义》两部。

三、代代相传三侠剑

这是由清末民国艺人张杰鑫根据《施公案》和《彭公案》改编的评书作品,虽然是“三侠”,但主角胜英的光环太亮,震三山萧杰、九头狮子孟凯在流传之中逐渐没了戏份,而“三剑”艾莲池、红衣女剑客、夏侯商元也成了背景板。

到了单田芳的版本中,除了胜英,还增加了蒋伯芳、贾明的戏份,构成了老生、小生和丑角的铁三角组合,也成为短打书的一个路数和趋势,增加了活力和笑料,很多短打书都逐渐淡化老生,而将小生和丑角作为主要人物来铺陈故事。

张少佐说《昆仑剑侠》、《乱世恩仇》、《黄杨传》,主人公分别是胜英和贾明、花云龙和贾明、黄三太和杨香武。贾明、杨香武是丑角,负责抖包袱搞笑,是故事的趣味担当。

这个IP的代际是胜英—黄三太—黄天霸,张少佐说到了黄三太这一代,而单田芳说的《连环套》就是黄天霸这一代。只是人物形象出现了翻转,保卫朝廷的侠客是鹰犬,而窦尔敦这样的草莽英雄是正面角色,这就是著名的盗御马的故事,金庸曾经有《谈》,说的就是这个。

还有部评书叫《追踪红狐》,说到了黄天霸的儿子黄九龄,算是这个IP的新一代,只是影响不大。

分支出来的一个人物是怪侠欧阳德,是二贼魔欧阳天佑的儿子,比胜英小一辈,和贾明一辈,也是个诙谐有趣的人物,故事也精彩,有马长辉的评书《怪侠欧阳德》。

四、雍正剑侠颠覆大

《雍正剑侠图》也叫《童林传》,是民国评书名家常杰淼创作的长篇短打侠义评书。常杰淼和张杰鑫、许杰泉被后人誉为“评书三杰”。

单田芳、张少佐、连丽如都说过《童林传》,要论正统的还是连丽如的版本,她承自常杰淼的原本,分为《剑山蓬莱岛》《万龙藏峰岛》两部。而单田芳、张少佐都有个人化的改编,突出了张芳的谐趣形象戏份。

因为童林的故事发生在雍正年间,这是历史上比较神秘的皇帝,因此之前还是清官加侠客加反王的套路,等到平定叛乱之后,雍正用计杀有功的侠士,就有了刺杀雍正的故事,还加入了血滴子等元素。张少佐说过《神剑惊天刺雍正》, 主人公增加了童林的徒弟白无双,他其实是雍正的弟弟,并且结识了吕四娘,最后杀死雍正的就是吕四娘。焦宝如的《刺雍正》是将前后两部合并来讲。

在众多短打书中,侠客极少和朝廷作对,甚至还要帮着朝廷打击反叛,而这个IP是少有的将剑尖指向了皇帝,以刺杀皇帝为目标,也算是对于短打故事的一次颠覆。

其实,口头武侠中还有不少IP,比如“大八义”、“小八义”、“洪武剑侠”、“颜王剑侠”、“大明剑侠”等,只是声势比如以上四个来的凶猛,也就不再细说了。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