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接触烂书最多的人?
----除了图书管理员,还能有谁?
图书馆管理员作为联系书籍与读者的中转站,除了维护图书馆的基本运营,还有在海量的图书选出最好的书入库,当然接触到烂书的概率也更大些。做書编辑部特邀几位在某大型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的好朋友们来给大家讲讲他们碰到的烂书,你也能了解当下的童书出版情况——说它乌烟瘴气一点不过分。
以下是三位图书管理员们自述:
熊孩子终结者K老师
我们图书馆采编图书的范围比较宽泛,不会像读者自己买书那样精挑细选,于是,在每季度上架新书的节点,我们都会从这些五花八门的书海里筛选出值得上架的好书,淘汰掉大部分平庸甚至很差的书籍。
渐渐的,我们发现,好书各有各的优点,烂书都有一张相似的烂面孔——无非就是对热卖图书的拙劣仿制,并且多是粗制滥造、陈词滥调。内容平庸的书我也就忍了,涉及侵犯版权的我比较生气。
比如这本书就杂糅了三部分:迪士尼的公主书概念+芭比娃娃的人物造型+西方经典童话:
正版 迪士尼童书
芭比版迪士尼
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里面的故事:
内容就是格林童话,却没有任何署名,这个版权意识,emmmm.....
如果说上一本书是占公版书的便宜,打打擦边球,那下面这本就是完完全全的抄袭了吧:
明目张胆地抄袭了爱尔兰经典绘本,连标题都没改,真令人叹为观止!
文: [英] 山姆·麦克布雷尼
图:安妮塔·婕朗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顺便安利此经典绘本,这是一个充满天真与爱意的故事,有平装、精装和立体书等多个版本。我记得曾经有一位博主用这个立体书来向男朋友求婚,把戒指挂在了故事最后的月亮上,很甜!
故事大王小王老师
有一些古人创作了传世的伟大著作,生前没过上好日子,死了几百年之后倒是养活了无数废物。
随便上网搜四大名著少儿版,跳出来的版本不下一百个,可见出版名著是一件多么不吃力又讨好的事情。可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版本的四大名著吗?其中究竟有哪几本是真的用心做的呢?那些滥竽充数的东西是不是对纸张的极大浪费、对名著的恶性消费?
和“曹雪芹”一样,还有另外三个字也是废物的口粮,这三个字就叫“新课标”,这其实是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就包括一个150本经典图书的推荐书目,本来这是一件鼓励青少年阅读的好事情,却被书商利用,躺在这块金字招牌下面偷奸耍滑,特别敷衍。
首先,封面嘛,是随随便便做的,随机抽取一本最近到馆的少儿版《红楼梦》,就长这样:
不是我嫌弃啊,封面里的林黛玉少女变大妈,小朋友真的会一秒丑拒。
再来看看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很能代表这一类“削骨剥皮”式的改编行径。故事框架基本不作调整(估计改编者自己也不太能理清其中纷繁的家族关系和因果联系),删减掉了所有诗词和稍长的景色描写、心理描写(大概是觉得这些不那么实在的内容跟故事主线关系不大吧)。
这样的行为就是把整本书随意删减成一个薄本,逻辑不通、叙事混乱,完全丧失了古典美感。更令人费解的是,抄检大观园等篇目中涉及的桃色内容赫然在目,这些内容本可以适当隐去。这样的改编非但没有更适于儿童阅读,反而白白削弱了名著的文学性,还不如让孩子长大识字之后自己去独立阅读名著原文呢!
其实北大的秦春华教授曾说过,这些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都是成年人的经典,并不是孩子的经典。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这一点其实我是很认同的。孩子如果想读,自己肯定千方百计去找来原著读了,至于能读懂多少全凭个人造化;孩子如果不愿意读,家长受到虚荣心的驱使而逼迫孩子读,买回来的又是内容粗糙、装帧丑陋的那一类,结果就是孩子记恨四大名著一辈子,可能以后再也不愿意踏入经典文学殿堂了。
著:刘心武
绘:郑琹语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说到这里,如果家长和小读者真的很想读青少年版的《红楼梦》,向你们推荐《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刘心武以一个老爷爷的语气,用自己的语言给孩子讲述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读起来亲切有趣。插图也画得用心。这大概是能对得起曹雪芹批阅十载的辛苦了。
很老的老书虫老师
以前我们的阅览室里没有绘本,基本都是给青少年看的文字书,所以我比较关心原创的青少年读物。但是这些年大量的图书这么来来去去,比较受欢迎的作家就那么几个,他们的作品不断出新版本、打包到各种合集、套装里面,内容没什么变化,我都有点看腻了,不过好在小朋友们就像流水一样,一茬又一茬的孩子,其实,看的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书目。
说实在的,原创作品出版市场在我看来是良莠不齐的,大部分作品都很难让人如意。有一天我无意中翻看一本获了“五个一工程奖”的小说,单看封底的名人推荐以及获奖经历,我可能会把它列入推荐书目里。
刚开始看标题《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我还以为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读本,我翻开浏览时,发现作者写的真的就是一百个孩子做的梦,大部分的梦境都挺莫名其妙的,不是“梦想”的“梦”,而是“睡梦”的“梦”。好吧,仅仅是无聊了一些。
而读到得这一幕时,我简直目瞪口呆!(图中有不适内容,未成年人及正在进食者请撤离):
我想给作者提出两点建议:一、可以去看看心理医生,有病抓紧治;二、请不要再涉足儿童文学创作了。
再看看这本书的封底,“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儿童图书评奖”?????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要送一本这样的书去参加国际儿童图书评奖?
乐高高手高老师
有这么一类书,不论是图书管理员还是小读者都非常害怕,那就是“大道理/大鸡汤丛书”,这些书通常都是好大一套,像是来打群架的,全世界的道理都在这儿了,买回来教训孩子最最方便快捷!
你还记得小学时被学校强制购买《智慧背囊》的阴影吗?
尽管有些大道理看起来如此智障,却还是有家长买账。
这是一个小抱怨
我是图书管理员,不是非常了解出版行业,但是看得出来,有些少儿图书的插图,通常没有人署名来对这些插图负责,其实是出自出版社的美编之手。听出版社的朋友谈起过,在一些传统的出版社里面,美编的地位挺低的,干的活儿不少,报酬却很低,自然无法保证插画的质量。
少儿图书的插图通常比大人的书要多很多,虽然也存在很多好看的插图,但是少儿图书普遍比较丑也是一个事实。我们每年手里过去成千上万本书,仍然没有探寻到丑的底线。不过这几年有所好转,虽然丑书没有减少,好看的书却越来越多了,希望这些良币茁壮成长,早日驱逐劣币。
我要是小孩儿,看到这样的配图
我一定会被丑哭%>_
像这种画面丑陋,印刷还出错的就不说了,简直是糊弄!
这是一个小思考
有一次我跟一位家长聊起现在儿童出版的乱象,家长显得很意外,她觉得她给孩子买的都是很好的书籍,全都是靠谱出版社的靠谱图书,没感到我所说的乱象。
我怔怔地想了想,哦,那是因为这位具备硕士学位的家长拥有挑选好书的能力和购买好书的财力,她的孩子可真幸运。
而我所在的这家位于发达地区的少儿图书馆,也有足够的财力在采购大量图书之后,将其中一部分图书馆员认为不达标的图书捐赠给偏远地区的少儿图书馆。可能那些糊弄了事的编辑们并不知道,他们糊弄出来的书,是山区孩子仅有的书,是他们手里仅有的宝贝。
最后,我想说,其实全社会的初心是一致的,都是想让孩子们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上,拥有美好的心灵,那么首先,我们大人是不是应该用美好的精神食粮去喂养他们呢?
每一位童书编辑和作者,麻烦你们做完每一本书,都把它带回家去,送给自己的孩子,同时问问自己:这样的礼物,是否尽到了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