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伯德·古普塔《Ray》,2012年
印度艺术家苏伯德·古普塔善于用绘画和雕塑等艺术方式来回忆童年时期的穷苦生活。同时,他深受杜尚现成品艺术的影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另现代”艺术家。
厨房如同祷告室
苏伯德·古普塔(Subodh Gupta)出生于印度佛教胜地比哈尔邦,是国际上具有知名度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以厨房用具为创作主题,将锅碗瓢盆这样的日常器具转化成大型不锈钢材的装置作品。他曾说过:“印度的厨房就如同祷告室一样重要。”
苏伯德·古普塔《Family Portrait》,2013年
世界各地的艺术语言都是一样的。因此,古普塔尝试将印度日常生活的元素转换成具有全球可读性的艺术品。他这种利用现成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艺术手法,同时也被称为最接近杜尚创作方式的艺术家。
苏伯德·古普塔《This is not a fountain》,2011-2013年
苏伯德·古普塔《Invisible Reality》,2015年
“伯乐识马”
古普塔声称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遇见了不少赏识、帮助他的“贵人”。
古普塔成为雕塑艺术家之前,曾在他所在城市的剧团里担任了五年演员。在这期间,由于古普塔对艺术的热爱,即使没有任何艺术基础,他依旧积极地参与剧团内设计宣传海报的工作。随后,剧团团长发现了他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便建议他去艺术学院进修。从此,古普塔便走上了通往艺术的道路。剧团团长就如同伯乐一般,而这小小的建议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苏伯德·古普塔《New Delhi》,2011年
在2009年,法国策展人、评论家尼古拉·布里奥(Nicolas Bourriaud)定义了合成词“另现代”。在布里奥的策展中,古普塔的雕塑装置占据了艺术馆的整个前厅,观众们对这件巨型雕塑叹为观止,这次展览极大提高了古普塔的知名度。由此可见,这也是布里奥对古普塔“另现代”艺术家身份的认可。
苏伯德·古普塔《Curry》,2005年
苏伯德·古普塔作品展
作品就是童年
古普塔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家乡的描述,正如他自己所说:“所有的作品都是我成长的一部分。”
苏伯德·古普塔《U.F.O》,2007年
古普塔的童年过得非常穷苦,他出生于印度最贫困以及犯罪率极高的小农村。12岁时,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抚养七个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身上。
古普塔回忆,童年去上学时并没有正常的道路可走,饿的话也只能吃路边树上长的青豆。并且,学校里的孩子都没有鞋穿。
苏伯德·古普塔《Two Cows》,2003-2008年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国家落后所带来的困境。于是,古普塔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许多印度乡村生活的物件,如牛奶桶、厨房不锈钢器皿、竹编的篮具、脚踏车等现成物,以此来反映印度乡村生活与资本主义大都市的极大差距,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拮据的乡村生活和弱势群体的关怀。
苏伯德·古普塔《Spill》,2017年
苏伯德·古普塔《Terminal》,2010年
牛粪也是艺术品?
同时,在古普塔的早期作品中,他也使用了印度村民生活中的另一个元素——牛粪。在印度,牛粪是用于建造房屋的材料和做饭用的燃料,所以是乡下人认为最有价值的物品。
苏伯德·古普塔作品《Gober-Ganesha》,2003年
正如他的作品《Gober-Ganesha》——两个银色的篮子上装乘着许多闪耀着金光,如黄金硬币大小的圆形物。但实际上,这是古普塔把干牛粪铸了黄铜。而Gober-Ganesha一词为印度常用语,用来形容一些懒散、愚笨和没有能力的人。
苏伯德·古普塔作品《Gober-Ganesha》,2003年
古普塔有意识地选用这个带有隐喻的词汇,他利用看似恶心、廉价的干牛粪当做材料,并把它们镀铜后转换为外表绽放着金光、看似有价值的物件。古普塔以此来暗示在当今社会繁盛的外表下,实则暗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
苏伯德·古普塔《Damien Hirst of Delhi》,2014年
将机场搬进艺术馆
据古普塔回忆,他曾在机场见了大量从迪拜、阿布扎比、科威特等地区工作回乡的印度移民工人。他们的行李大多用最便宜的塑料包裹着,夹杂在各种名贵的行李箱之间,显得异常突兀与不和谐。
苏伯德·古普塔《Vehicle For the Seven Seas》,2004年
古普塔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机场主题的雕塑作品,如《Seven Sea Crossings》——运转的机场行李输送带上陈列着130件铸铝的巨形行李。古普塔复制了印度德里甘地国际机场的印度民工在回家时所托运的物品。
苏伯德·古普塔《Seven Sea Crossings》,2004年
在这些由绳索捆绑着的行李中,包裹的也许全是西方人眼中最廉价的物品。但对于物资缺乏的印度居民来说,它承载了出外工作者以劳力换取而来的果实,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的重要物资,甚至是无价之宝。
苏伯德·古普塔《Vehicle For the Seven Seas》,2004年
古普塔以此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的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改善生活的移工潮,同时也说明了印度社会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的落后。
苏伯德·古普塔《Everything is Inside》,2004年
恶搞蒙娜丽莎?
不仅如此,古普塔也尝试直接引用当代艺术的代表母题,例如《Et tu,Duchamp?》。这便是依照杜尚恶搞蒙娜丽莎《L.H.O.O.Q》为灵感创作的。
苏伯德·古普塔《Et tu,Duchamp?》,2009年
他将杜尚恶搞的蒙娜丽莎做成了雕塑。这看似模仿杜尚的行为,实际上却暗含着特殊的意义——他希望人们可以通过此作品重视印度人民,不要因为外在的容貌差别或地域差异而产生偏见和歧视。
苏伯德·古普塔《Et tu,Duchamp?》,2009年
2013年,古普塔凭借着对当代艺术的杰出贡献,获得了由法国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骑士艺术与文学勋章。同时,他的作品也被众多私人收藏家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收藏。
苏伯德·古普塔《Starstruck》,2015年
英国V&A博物馆馆长曾表示,如今的人们虽然生活在物质商品丰富的时代,但却失掉了精神、人性以及平等。正是古普塔这些闪闪发亮的厨房器具,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苏伯德·古普塔《Dada》,2013年
印度艺术家古普塔利用生活中最基本的厨房器具还原了他童年生活的场景,以此来警示人们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呼吁大家应关注弱势群体。
[编辑、文/芦鑫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