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颜真卿展落幕:天皇亲临展览现场,颜传记成畅销书

文/曼达琳发自东京

作品图/东京国立博物馆提供

人物图/晋鸥提供

2019年2月24日,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超越王羲之的书法名家:颜真卿特别展”落下了帷幕。据悉,在近两个月的展期内,超过15万人到场参观。连日本天皇和皇后也在展览闭幕前几日亲临此次特别展。

\

日本明仁天皇夫妇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参观“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图片来源:日本《每日新闻》)

据日本媒体报道,工作人员向天皇夫妇介绍,颜真卿的书法在日本被作为书法课的范本,天皇说“唐代的东西到今天都保存得很好”,皇后则感叹“这真是很珍贵啊”,颜真卿在日本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展览之后,展览的副品《颜真卿传》迅速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

\

日本学者吉川忠夫的《颜真卿传》

东京国立博物馆学芸企画部长,颜真卿真迹展策展人富田淳在接受腾讯文化采访时说,该展展出期间,多的时候一天就有五千多人前往参观,其中不少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记者在看展过程中,也高频度听到中文,一个展览可以吸引这么多中国人来看,在日本也是极为少见的。馆内颜真卿的《祭姪文稿》无疑人气最高,高峰时期记者排队近两小时,在人流中婆娑前行,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催大家不要停留,记者在这幅真迹前也只能停留不到10秒。闭幕前一天还有许多人赶场来看展,朋友圈有人发了吐槽:“一大早来已经在寒风中排队了等了80分钟,进去了又排了70分钟。”

\

闭展前一天的人流

富田淳:展览标题里加上王羲之,只是一种策略

不仅是日本的书法爱好者感到兴奋,许多生活在日本的华人也迫不及待前往博物馆一睹国宝真容。

开展第二天,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会长晋鸥就与日本书法家们一同看了展览。颜真卿书法展的规模和人气,让他想起了早些年在大阪市立美术馆举办的“从王羲之到空海”书法展。王羲之和颜真卿,这两位中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不仅在中国书法历史上享有盛名,在日本书法圈也几乎是家喻户晓,日本的书道更与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

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会长晋欧在展览海报前留影

然而,晋鸥的一些书法家朋友对展览标题“超越王羲之的书法名家:颜真卿特别展”颇有微词,认为过于夸张。

晋欧在接受腾讯文化采访时认为,首先到目前为止,王羲之的作品还没有真迹出现,传世的《兰亭序》只是临摹本和拓本,唯独颜真卿的《祭姪文稿》是真迹,那么自然看王羲之的拓本还不如看颜真卿的真迹来的更过瘾;其次,王羲之在创作《兰亭序》时的心情和颜真卿在写下《祭姪文稿》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而后者似乎更能符合日本的民族性格和情绪。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这是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时的感觉。‘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那是颜真卿挥笔《祭姪文稿》时的心情。日本经过二战的失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了苦难,日本人的情感似乎更接近于颜真卿。”

\

现场展出的黄绢本《兰亭序》(部分),褚遂良摹,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而策展人富田淳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应,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作为唐太宗的陪葬品埋在了昭陵中,在这世上仅仅存在了296年,但是被认为次于《兰亭序》的杰作《祭侄文稿》传世至今已有1261年,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眼前,有着复制说法作品所不具备的魅力。另外,在展览主题中加入王羲之,并非他的学术本意,而是为增加展览吸引力所采取的一种策略。

\

现场展出颜真卿真迹《祭姪文稿》

富田淳深知唐代书法的魅力,他为办此展筹备了6年,或者说更久。他曾于1985年赴中国杭州浙江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留学,师从朱关田、启功等人,而朱关田则是唐代书法研究执牛耳者。他曾编著有《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颜真卿书法全集》、《颜真卿年谱》等重要著作,其专著《初果集》中有关颜真卿的篇章也极为精彩。作为学生的富田淳深受其影响。在他看来,唐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时代,是书法的另一个巅峰期,在这个时期,书法才真正被当作纯粹的艺术品来看待。

晋鸥:从对中国书法的临摹和学习,日本渐渐地发明出假名书法

展览也引发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日本人不懂中国历史,看不懂中国书法,无法理解蕴含深厚历史背景的这份《祭姪文稿》”。对于这样的质疑声,富田淳对腾讯文化回应,日本有很多对书法感兴趣的人,日本古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国的文章,长期以来用“训读”这种独特的翻译方式来理解中国的文章。

所谓的训读是日文所用汉字的一种发音方式,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不采用汉语的音。“即使有不认识的汉字,但是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来感受名家书法超越字形的气场”。

一些观看颜真卿真迹展的日本网友在雅虎新闻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 关于书法完全无知的我,完全是凭靠感觉在看展,没有想到颜真卿的情感能这么直接地传达给我。个人来说能顺便看到空海的书法真的很感动”;

“第二次来看了!这次和懂书法的人同行,听着对方讲解感觉真是完全不同。第一次发现了唐代的隶书和汉代的隶书的异同是这么有趣。上次来仅仅是觉得这个字写的真好啊,现在觉得真是太浅薄了”;

“非常感动,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书法了,最开始练的是欧阳询的《九成宮醴泉銘》,后来练了米芾和颜真卿,今天能看到原本,真的太好了,哭了”。

\

《九成宮醴泉銘》,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蔵

事实上,颜真卿在日本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力。据史料记载,唐代时期,日本曾先后派过十余次遣唐使,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日本于延历二十三年(804年)派出的遣唐使团,随行成员包括后来日本书道史上有名的“三笔”之一空海,他也被誉为日本的“书圣”。空海曾拜名家韩方明为师,认真研究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墨迹和论著,其代表作《灌顶记》是日本书法史上的盖世杰作,具有浓郁的“颜体”意味。

\

空海的《金刚般若経開題残巻》(部分),京都国立博物馆蔵

此外,空海还搜集不少碑帖和名人墨迹带回日本,对日本书道影响颇深。

“到了宋代,日本又开始吸收中国的禅文化,他们觉得中国的苏东坡,黄庭坚,张即之的书法里面带有禅意,便开始模仿他们的作品。从对中国书法的临摹和学习,日本才渐渐地发明出自己的假名书法。那时候在日本,日式的书法叫做‘和样’书法,中国的书法叫做‘唐样’书法”,晋欧说。

晋欧1992年来日本时,他看到过一个统计,在日本学书法的人是10%左右,2018年这个数字降到7.8%,可能也与日本少子化的现状有关。

在日本的教育体制里,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很早就受到重视。早在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学制》,明确了书道教育为教育的一部分;二战之后受美国影响,一度废止毛笔书法教育,改为硬笔书法;但在1970年代之后,又尝试举国之力复兴和普及毛笔书写,强调毛笔书写作为艺术和精神修养层面的含义。

今天的日本小学,每年元旦学校都会举行“初书”活动,即新年书法比赛;小学三年级后开设正规的书法课,被称为“书写”课,按日本教育部门的规定,每学年书写课的教学时间在30小时左右。

晋鸥去看了两次展览,都觉得看不够。第一次看了一遍,排了一个半小时。第二次从下午5点到8点连续排了两次队。

“一个人在极度愤怒、悲伤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的文稿,还能够在一千两百多年留下来,真的太珍贵了。除此之外,上面还有许多后代名人的题跋,真迹里有印刷品上看不到的内在精神。”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