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会长,带你从身边发现艺术
哈喽~大家好!我是关爱胖子协会会长。今天想从艺术史的角度和大家聊一聊《如懿传》。
《如懿传》自开播以来虽褒贬不一,但其中的场景布置以及演员服饰一直饱受好评。比如周迅在剧中前几集的装扮在当今观众的角度看起来虽然看上去“雷人”,却是取自历史文献、有道可循。
今天我们要聊的主角是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作为贯穿全剧的一个配角,他在剧中的角色比较符合史实的。
这位从意大利远道而来的传教士,从康熙五十四年(1715)就担任宫廷画师,直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离世。在如意馆任职的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郎世宁对清朝乃至后世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看来,其中之一就是将西方的写实主义(realism)与中国传统的工笔画相结合。
早期创作
Jesus and theSamaritan Woman,Giuseppe Castiglione,Oils on canvas
这幅在热那亚耶稣会修道院(JesuitCollege atGenoa)的早期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先驱们对这位将要远渡重洋的年轻人的影响。郎世宁笔下的耶稣身穿明艳的缇香红,正与一位赛玛利亚妇人交谈。和同时期欧洲画作风格一样,这幅作品也强调明暗对比(Chiaroscuro)。
通过运通明暗对比法,首先画家可以在二维的画布上呈现出三维的幻象。比如我们觉得妇人手上的水壶是一个立体的实体,这是因为水壶靠近边缘的两侧的颜色相对暗淡而中间部分颜色明亮。其次是创造关注点。画中右下角的野草位置离观众最近,但是能引起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它们,而是位于中景的耶稣和妇人。观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郎世宁通过运用明亮与灰暗的颜色对比,引导观众的视线。
晕涂法(Sfumato)的运用也是当时欧洲绘画的特点之一。
这种方法最早是由达芬奇根据人眼的运作方式发明的绘画手法。与看近处事物先对比,我们在看远处的时候会难以辨别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界限。比如远方的海会看起来与天空渐渐融合,但近处的贝壳轮廓分明。
在郎世宁的画中,我们能轻易分辨近处大理石的纹路,但远处云朵之间的交界线却难以分明。
《如懿传》中的郎世宁
郎世宁在中国早期的画作明显展现出他在意大利学习的痕迹。在《如懿传》第五集里出现了的《聚瑞图》(Gatheringof Auspicious Signs)是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的代表作之一。
清郎世宁《聚瑞图》,轴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
莲花、莲蓬并蒂而生,与双穗禾谷一起被安置在一尊青瓷玄纹瓶内。郎世宁将欧洲画法运用于祥瑞题材之中。画中的荷叶是那么栩栩如生,甚至其中一片的边缘有些枯黄,好像和现实生活中会看到的一样,并不完美。
这位西洋宫廷画家虽减弱了明暗对比法的运用,但这种来自欧洲的方法使得这幅普通的静物画脱颖而出。
白色荷花被包裹于众多粉色荷花中,借白色颜料做出高光效果,首先引得观众注意。从远看好像荷花荷叶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但细看郎世宁用与物体相似的颜色来勾勒其外形。最明显的要数青瓷花瓶,它的立体感源于花瓶的正中比两侧颜色明亮许多。利用色块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形态是很传统的文艺复兴时期画法。
但我们今天重点要聊的不是郎世宁的画技,而是《如懿传》。郎世宁第一次出场就和他的代表作同框,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深想一些,这幅画的展现方式很可能并不应该是《如懿传》中那样的。
第一,画作年代有误。《聚瑞图》是已知郎世宁最早的作品。以上的附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版本,另一幅藏于上海博物馆。现存的两幅《聚瑞图》都于雍正元年所画。而《如懿传》讲述的是嬛嬛儿子,也就是乾隆,时期的故事。《聚瑞图》在此时早已完成,也应该按照当时的习惯,被装裱好以后收藏起来,而不是在画架上从雍正王朝放到乾隆盛世。
第二,材质(medium)有出入。在历史上,这幅画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绢本立轴(inkand colors onsilk),并非意大利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帆布(canvas)。但电视剧里呈现出来的却与之相反:本身是卷轴画的《聚瑞图》能如帆布画一样,被放在了画架上。
另一个Bug?
《如懿传》的另一个场景也很值得推敲:一幅在龙椅后的金属壁画。
图中作为装饰的地图壁画取自历史上的《坤舆全图》,是清佛兰德斯(Flemish)传教士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于1674年参考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的《万国图志》修改而成。
这幅现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的世界地图绘制了亚、欧、非、美以及南极五大洲并且按照西方制图传统,添加文字和图像描述。虽然这电视剧中展现的地图从尺寸上基本符合史实(净尺寸174x404 cm),但在材质上出入很大。历史上南怀仁的世界地图是木板印刷。换句话说,《坤舆全图》应该是木板雕刻印刷品,而并不是金属雕刻壁画。
看到这些名画出现在银幕上,会长在对祖国影视创作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担忧。通过《如懿传》更多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作为知识普及自然是件好事。然而电视剧中所展示的画作与史实有所出入,这种差距从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大众。
既然这部剧的美术囊括了这些艺术作品,最主要的意图就是想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乾隆宫廷。但这些错误的表现形式与其初衷背道而驰。原本应该是卷轴质地的画却展现在了画架上,北宋末代皇帝的丹青被复刻成了慈宁宫的壁画。看似每个场景都精心布置,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来说这部剧的剧组可能算是用心,但某一天真的在辽宁省博物馆见到了《瑞鹤图》真迹时,心里不会有一丝疑惑:为什么慈宁宫的壁画会是北宋末代皇帝所做?还那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