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这季《歌手》被低估了:节目重新定义,创新改变听众

昨晚的《歌手》总决赛也太好哭了吧。

从吴青峰带着几近颤抖的声音,告诉观众“我想我很值得,当一个歌颂者;十几年过去了,我还在这儿唱着”。然后被人生中最好的朋友,苏打绿吉他手家凯一把抱住。

\

再到刘欢和姚贝娜的声音在台上合唱甄嬛主题曲,圆了徒弟上《歌手》的梦想:“她一直想来这儿。”

\

青峰和刘欢老师的最后一首歌,一个带着最好的朋友,一个带着最好的学生;一个陪伴在身边,一个存在于另一时空。

接二连三的暴击,可谓直戳观众泪腺。

\

更让人惊讶的,是刘欢在第一轮的表现。他带着另一个后辈谭维维肆意而狂野地唱起范晓萱的《我要去哪里》,这种观众万万没想到会是老艺术家风格选歌的作品。

听到刘欢老师一句“我要去范晓萱家”,观众开心一笑之余,更感到无比震撼。

\

用网友的话说,本以为会看到神仙打架,没想到神仙自己在台上嗨起来了。

今年《歌手》很佛系,这是整季下来给我们的印象——

已经62岁的齐豫,用找不出第二个如此空灵的声音吟唱着《飞鸟与鱼》,干净得近乎绝情的表演,出人意料地打动了所有人;

刘欢更是在台上玩起了嘻哈,唱到《沧海一声笑》里的“清风笑”,还专门cue起了台下的青峰,台上台下一片娇羞。

\

这倒是打破了我们对音乐类节目的刻板印象。

高音和大嗓门才是实力的体现,这曾是内地听众维持了多少年的听歌传统。

在《死了都要爱》还统治着KTV的年代,但凡是歌唱节目就少不了几个连续10秒以上G3高音的镇场子,以让大家的情绪跟着调门儿一起往上飙。

“高音崇拜”捧红了无数歌坛遗珠,也造成了一个问题——

当太多人只把关注点放在人声与歌词上,编曲和风格相比之下就没那么重要了。

\

5年前的华语乐坛,各种流行音乐榜单的前十名基本是芭乐(节奏缓慢的抒情歌曲)、口水歌和民谣。对比下欧美的Hiphop、R&B、另类摇滚、EDM,简直不能再单调。

因此,当中国的歌唱节目都开始用高音和早就听烂了的翻唱情歌时,是对观众的耳朵进行灌输式填鸭。

也开始有人发出了疑问:“这些机械化、程式化的歌曲,我好像听烦了。”

对高音的盲目追寻,一度掩盖了本应最丰富多元的音乐魅力。甚至人们开始默认,艺术性和观众接受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

也正因如此,当吴青峰出现在《歌手2019》 首发名单上时,粉丝们除了激动,也未免有些害怕:“不是炫技流的青峰,死定了吧。”

毕竟除了《小情歌》和《我好想你》,苏打绿的风格总是有意无意地和最主流的审美保持一点距离。

\

直到我们看到,他在台上表演《燕窝》和《未了》两首传唱度不算很高的歌时,台下好些观众居然在激情跟唱。

直到我们看到,虽然在每期节目播出后的微博小论文里,自己都会坦诚地说唱功在一般乐理定义上并不是最好的,但还是凭借开嗓就是“吴青峰”的辨识度一直存活在上位圈。

才发现,《歌手》播出七年来,听众的审美一直随着节目的创新而改变。

其实,青峰在串场时对观众说的那句话已经给了答案——“请大家选出本场最打动你的三个表演。”

打动的原因有很多,高音从不是唯一的那个。

一个最直观的创新,就是节目给了歌手“随心所欲”的可能性。

当越来越多被流量裹挟着的名字成为被围观的符号,如同被推入了失控的边缘。

看到齐豫,人们才渐渐惊觉,原来“静气”是种如此稀缺的气质,散发着遗世独立的美与光。

\

在听完了齐豫的歌曲之后,连说了三声" 好啊,好啊,真好啊" 的刘欢,也如此。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用最极致的高音,复刻奥运主题曲《我和你》的恢弘时。刘欢却用一首接一首冷门的姜白石、Pink Floyd、和披头士,给大家来了个措手不及。

在刘欢眼里,如今音乐人对“传统印象”的刻意讨好,才是最可怕的。比起用“喜闻乐见”来圈钱,他认为音乐才是歌手和听众共同的上帝。

\

并不是刘欢高估观众。因为观众的选择权永远都在自己手里,只要你肯给。

字字句句唱着自己骨子里艺术性和人文性的李健因此走红,靠着劲歌热舞把舞台变成格莱美颁奖现场的李玟也曾此拿到歌王。

李玟的多元和前卫,是很多年前以为她只会甜甜地唱《DiDaDi》的听众,所没有想到的。

可《歌手》节目这么多年来所期待的,从不是靠着陈旧的模式、重复的套路来守株待兔,更不是为了获得认同感而把所有人都驾驭的一样好看。

如果你是老观众,会发现节目的规则每一季都会有变化。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第三季《我是歌手》开始,引入了踢馆赛。改名为《歌手》之后的第一季(2017年),节目又新增了“逆战歌手”和“挑战歌手”。

一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线歌手”都因为踢馆赛制获得了机会,就像谭维维。

在这之前,所有人都知道谭维维唱功好,可除了一首经常被当噱头的《谭某某》,我们却很少听到她的声音,直到《乌兰巴托的夜》震撼了全场。

\

被“非主流”误解了多年的华晨宇也是最好的例子。

外人都以为他的小众,会和当年挖掘他的“伯乐”——极具先锋感的尚雯婕一样不被理解。没想到华晨宇却用信马由缰、不羁炸裂的表演直接拿了《歌手2018》的第二名。

在新赛制和新人的激励下,就算是那些强悍歌唱机能而成名歌手,也没有在《歌手》的舞台上坐吃老本。

一直对摇滚的魅力没被挖掘的抱有遗憾的,零点乐队前主唱周晓鸥曾在节目上说:“其实摇滚也有吼、喊,这样确实能感染观众。但上了《我是歌手》,我更想展现的是音乐的或高兴、或卑怯、或难过。”

于是我们看到,波琳娜能用《布谷鸟》,让观众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眼前出现希望女神的圣光;

更会坚持要在腰伤的情况下翻唱麦当娜的《Forbidden Love》,穿着性感的亮片紧身衣服装性感,完成高难度舞蹈动作。

\

这个舞台给了歌手们一个展现真正自我的机会,坚信只要让歌手把自己擅长的音乐做到极致,观众自然会懂。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歌手2019》今年新的片头。

作为第一次歌手原创季,他们不仅做了很多舞美上的新尝试,还给每一集节目都起了一个主题。有两句是这样说的——

“去战胜,战胜你的。去流行,未流行的。”

\

碎片化娱乐时代,当听众的耳朵无从选择,一度被迫接受每天重复100遍的抖音神曲才是“流行”。

比起随波逐流,《歌手》想做的是重新定义。

如果说一开始的节目,是给大家推荐一些没听过的好歌。于是就有了《等待》、《没离开过》、《成都》,从而带红了背后的歌手。

那么如今的《歌手》,则更像安利内地观众一些我们从未接触过的音乐。于是就有了咏叹调、藏族风Rap、迷幻摇滚以及各种语言的各种文化的作品,来搅一搅华语乐坛这守旧泛滥的死水。

\

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