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文化 > 正文

每天被群嘲10000次的直男审美,其实一点也不低级

前几天,在一个饭局上,我被一群女性朋友围住疯狂diss。

主要原因就是今天这个选题——直男审美。

在这些女性朋友对直男审美吐槽得正激烈时,我插了一句:“我觉得直男审美挺好的啊”,然后,就被女同胞们的口水淹没了。

\

当今社会,吐槽直男审美仿佛已经成了政治正确,好像谁拥有直男审美,就是一件丢人的事。

微博上随手一搜,关于直男审美的话题铺天盖地。

有不少女生吐槽男朋友不允许他们化妆,简单涂下口红都会引起抵触心理。

女朋友兴致冲冲地发了口红试色,直男居然问她为啥割腕?

\

现在的女孩子还热衷给男朋友测试各种送命题,大多数直男都选了A、G,被女生们嘲笑。

\

当女朋友沉迷《创造101》的王菊的力量型身材时,就和喜欢杨超越的直男们打了一架。

\

直男审美也已经被不少女生摸得透透的了。

\

在不少人心目中,直男审美甚至和“直男癌”划上了等号。

今天,冒着被女同胞们殴打到骨折的风险,我想问一句,直男审美究竟有什么错?

1

在大家的印象里,直男审美可能是这样的:

1

喜欢大眼睛,双眼皮。

网上流传着一个经典的段子,女生贴了双眼皮贴,直男朋友当成是脏东西,一把撕了下来。

段子可能是编的,但直男对双眼皮的敏感度有目共睹。

\

相比之下,单看眼睛,赵薇可能才是直男的理想型。

2

喜欢黑长直。

直男喜欢肤白发黑的妹子,不能接受“稀奇古怪”的时尚色。

在大家印象里的直男眼中,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才是王道,其他都是花花绿绿的“邪教”。

你要是敢染一个珊瑚橙的头发,他们就能念叨得你头疼,短发在他们心目中更是“假小子”的象征。

\

3

喜欢“瘦子”。

在所谓直男审美之中,女孩子自然应该足够瘦。

像下图古力娜扎这种身材,就是直男审美中的标准型。

\

4

喜欢“素颜”。

对直男来说,素颜妆杀伤力很大。

\

“不施粉黛”,才是大家印象里直男审美的要求。

这是女性朋友普遍“反响”较大的几条,拿给我身边一些公认的直男朋友看,他们沉默了一会,最后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他们审美标准的一部分。

但是,翻了翻资料,我发现一直被群嘲的“直男审美”,根源其实相当复杂。

2 直男审美曾是主流

单眼皮与双眼皮

其实,翻翻历朝历代的仕女图,我们会发现单眼皮才是中国古代美人的标配,大多数推崇的也是细长的凤眼。

\

对双眼皮的推崇,更多是因为近代逐渐开放,西方审美观念传入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

比如民国时化妆品海报上的美人,就已经是大眼睛双眼皮了。

\

这是因为,西方人种绝大多数都是双眼皮,画家在描绘“美”时的标准,自然也会以双眼皮为美。

比如这幅17世纪,由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画出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整幅画用黑色做背景,与人物白嫩的皮肤、鲜亮的服饰形成了强烈对比,凸显了女子鲜活的生命力,也让它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

这幅画里的美女,就是双眼皮。

\

15世纪,意大利画家桑德罗作画《维纳斯的诞生》,描绘了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

这幅画中,女神的双眼皮相当明显。

\

最最最著名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神秘的蒙娜丽莎,一样是双眼皮。

\

我们经常说“欧式大双”,也是有力证明。

可见,所谓“直男审美”在西方一直是主流审美,并不会被嘲笑。

随着近代中国的开放,西方的审美观念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这种接受代表着兼容并包,也不该被嘲笑。

以黑发为美

头发以黑长浓密为美,是中国传承已久的传统观念。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曾写道: “鬓发如云,不屑髢也”,夸得就是头发黑又密的女子。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也在《扬州慢》里夸过黑长直美人:“乌云堕髻,樱桃小口。”

历史上的大美人张丽华,就以她乌黑的长发闻名于世。

《陈书·张贵妃传》有载: “张贵妃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其光可鉴”。

\

当时的皇帝陈后主为她神魂颠倒,带着这位家属上班,让美人坐在他膝盖上指点江山不说,还日日带着宫女唱《玉树后庭花》。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此。

可见,即使贵为皇帝,也无法从浓密黑发的魅力范围内逃脱。

唐代的著名仕女图《捣练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捣练缝衣时的场面,画面中透出满满的生活气息,也让人为这些美女的仪态所倾倒。

为她们的气质加分的,就是那一头盘起的黑发。

\

所以,不只是直男喜欢黑长直,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帝王将相也偏爱这一口。

谁能说,这样就不美呢?

胖瘦之争

以瘦为美这种审美倾向,在中国历史上可是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就以“细腰”为美,旁人称这种细腰为“楚腰”。

据说“楚腰”一开始指的是男人的腰肢纤细,后世变化成称赞女子腰肢纤细。

杜牧就在《遣怀》中写道:“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到了汉朝,以体轻为美,赵飞燕就是其中之一。

\

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轻可不就是“瘦子”的专利么?

在以瘦为美的历史上,唐朝是个“奇葩”。

到了盛唐时期,物质条件上来了,大家吃好喝好,贵族阶级一下子圆润起来,开始以胖为美。

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画了一个挺富态的贵族仕女,人物形象显得丰腴华贵。

\

唐代之后的审美风格,又开始偏爱“瘦子”,逐渐趋近于含蓄内敛,文静瘦弱。

宋代的《歌乐图》中的美人,就看得出和唐代的胖美人不是一个款。

\

到了清朝,大家的审美固定在“娇弱”二字上,也和“瘦”脱不开钩。

曹雪芹就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就恰恰反映了那时的美人的重要标准——身材纤细。

\

可见,直男对“瘦”的要求并不是凭空而来,喜欢纤细身材这件事,从历史上传承已久。

偏爱“素颜”。

直男偏爱素颜这件事,在历史上也能找到“原型”。

明清时期,就开始提倡“不施粉黛”的观念。

\

明朝大名鼎鼎的画家唐寅唐伯虎,在《王蜀宫妓图》里就画了四个宫女等待君王召唤时的场景。

画中的女子只把粉涂在额头、鼻尖、下巴三处,这种画法被称为“三白法”,突出人物面部受光的部分,让妹子们的脸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人物显得更加娇俏可爱。

\

虽然粉看起来还是很厚,但比起唐朝的“猴屁股”,妆容的痕迹已经没那么重了。

\

到了晚清,审美观念就和现在差别不大了。

慈禧身边的宫女曾在《宫女谈往录》中讲到过:

“我们宫廷里头讲究的是珠圆玉润,可以说这是美的标准,并不是大红大绿。宫廷风度,不论皮肤或穿的、戴的,要由里往外透着柔和滋润……我们宫里有句行话,叫‘吃得住粉’,就是粉擦在皮肤上能够融化为一体。”

这里的表述,就很像是对素颜妆的追求。

晚清的美人,看起来也和现代直男会喜欢的样子没啥太大区别。

\

3

所以说,直男审美真有那么糟么?

从上面这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一直嘲讽的直男审美,在某些时期都是主流审美,被大多数人提倡推崇。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审美都讲求自然,凸显女性自身的美丽。

在当时的人看来,这就是美的,用现代的眼光去看这些美人,也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魅力。

况且,双眼皮、黑长发、身材纤细、不施粉黛这些审美标准,也并非直男的专利。

所以说,直男审美或许真的没那么糟。

4

审美观念是个复杂的产物,一直在发生变化,今天咱们吐槽的直男审美,昨天是主流审美,明天可能也依旧是主流审美。

我个人觉得,审美是一种潮流,是某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更是一种自由的选择。

\

你可以喜欢西方的健康美,我也可以偏爱长发飘飘,腰细腿长那一挂,这无关高不高级。

成为直男,拥有直男审美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只要没有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审美观念就没什么不好,毕竟直男和直男癌是两码事。

倒是歧视直男审美这件事,更值得考量。

直男不能穿粉色,不然会显得娘。

直男不能打伞,不然会显得娘。

\

直男不能化妆,不然会显得娘。

许多人要求直男按照他们的“雄性审美”发展,却不能接受直男审美的存在,这或许本来就不公平。

熊培云曾经写道:

“一个人的完整权利,至少应该来自两方面的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体自由,而身体自由同样包括行动自由与审美自由。”

你当然拥有抵触直男审美的权利,但直男也该有坚持自己审美的权利。

作者|秦捉月

简介|我睡了晚安

编辑:
返回顶部